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郭俊
2018.11.15
郭俊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满族,1948年2月生,江苏省南京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自幼苦练绘画,1973年被选入原南京云锦研究所,得到朱枫、徐仲杰、汪印然等大师的言传身教,历时四十五载,逐步掌握了云锦手工妆花织造技艺的花本技艺。1984年被选派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学习装饰绘画和壁画艺术,系统学习了东西方艺术理论。数十年创作实践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2005年以来...
查看更多
周铁怀
2018.11.15
周铁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10月生,陕西省澄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陶瓷烧制技师。自幼随父在窑场学习陶瓷烧制技艺,20世纪80年代开始独立在自家窑场烧制陶瓷。坚持用传统手工技艺生产,主要制品有狮子罐、老鼠罐、单柄壶、酒圪塔等。绘制的瓷器图案吸收了民间剪纸、面花的造型特征,粗犷古朴,粗中见巧,内容多为寓意吉祥的莲花、牡丹、菊花或“福”“禄”“寿”“禧”等字样。中央电视台“百科探秘”栏目摄制组以他的陶瓷作坊为背景,拍摄...
查看更多
许瑞峰
2018.11.15
许瑞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9年7月生,福建省德化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出身于德化瓷雕艺人世家,在家庭艺术环境的熏陶下对陶瓷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就随父亲许兴泰学艺。作品具有简约、亲和之美,是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情趣的完美结合。设计制作的作品曾获得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等,作品《仙女散花》被誉为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创作的珍品,作品《牧羊女》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查看更多
陈明良
2018.11.15
陈明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3年7月生,福建省德化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制瓷工艺师。出身于陶瓷世家,接受父亲制瓷工艺指导,后拜瓷雕老艺人陈其泰为师,学艺五年。在多年实践中,瓷雕技艺逐渐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数百件瓷雕优秀作品获得国家级金奖十一项、银奖八项、铜奖五项。除创作外,还撰写数篇学术论文,并独立编纂《德化窑古瓷珍品鉴赏》一书,提高了大众对德化瓷烧制技艺的认知力。自1987...
查看更多
张绍斌
2018.11.15
张绍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9月生,2018年5月去世,浙江省龙泉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青瓷艺术清纯洗练、温润凝神,印证着大千自然的本真淳朴,透溢出人文历史的情怀内涵。多年来,对梅子青、粉青、天青、米黄色哥窑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使青瓷釉色得到明显改观,尤其是薄胎厚釉、支钉架烧研制成功,提高了青瓷的品位,成为瓷中精品,被誉为当代官窑。《金丝铁线鸡心碗》《青天斗笠》《金猴戏龟》等多件作品参加全国和省级工...
查看更多
吐尔逊·肉斯塔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维吾尔族,1950年8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土陶烧制技艺第七代传人。出身于土陶世家。从小跟随父亲和叔父学习制陶技艺,没有图纸和模板,用黏土和水完全靠手感和经验制作成型。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开创性地吸取各地的优秀制陶技艺,不断创新土陶工艺,尤其在着色和图案设计方面有所突破。在选取材料、手制成形、浇铸颜色、雕刻花纹、烧制成形等方面推陈出新,制作的陶器细腻、精美,在新疆土陶业...
查看更多
玉勐
2018.11.15
玉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傣族,1957年4月生,云南省景洪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傣族慢轮制陶技艺第四代传人。出身于制陶世家,1981年随母亲玉香甩学习制陶,后师从岩帕、波涛香章。从艺三十余年间,制陶技艺不断成熟,主要制作傣族传统生活用具和佛寺用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深受各村寨群众喜爱。积极收徒授艺,应邀为云南省一些高校举办专业讲座,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办的五期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培训班授课。1996年赴日本参加世界陶瓷博览会...
查看更多
周桂珍
2018.11.15
周桂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3年8月生,江苏省宜兴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8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在王寅春班学习,后师从顾景舟。作品文化意蕴深厚,弘扬紫砂光素造型的传统,形成讲究造型线条和工艺合理、简洁典雅的独特风格。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日本爱知县陶瓷资料馆等多家机构收藏。代表作《珍竹提梁壶》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2年...
查看更多
王世猛
2018.11.15
王世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3月生,福建省惠安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师。1964年师从大木师王尧和刘胜法学习古建大木技艺。尤为擅长集建筑设计、绘图、施工、管理等环节于一体的“篙尺”技艺。营建了台南慈济宫牌楼和台北市关渡宫。此外,还重视传艺授徒,培养了一批弟子。
查看更多
郑多金
2018.11.15
郑多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9年2月生,2021年5月去世,福建省寿宁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寿宁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第七代传人。19岁拜父亲郑惠福为师,学习造桥技艺。将木拱桥的绑扎结构发展为榫卯结构,增加抗倾斜的剪刀苗,所造的桥起拱高、受力好,更符合力学原理。共建造木拱桥十七座,现存九座,其中寿宁县大宝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寿宁县鸾峰桥更是以跨度大、桥高、桥险和环境美等特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造桥之余,还积极...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