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雷定成
2018.11.15
雷定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3年7月生,四川省郫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豆瓣传统制作技艺(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77年进郫县豆瓣厂,先后跟从郫县豆瓣大师秦子云、周海清学习酿造技艺。之后又拜李绍庭为师,学习蚕豆瓣的制曲与发酵,1979年又师从我国调味类食品生产的泰斗级大师张悦明。较全面地掌握了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1979年调至郫县豆瓣厂生产科承担全厂生产调度工作。1980年,担任四川省食品协会酿造调味品评优工作评委。1983年参加了国家经...
查看更多
卓玛央宗
2018.11.15
卓玛央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藏族,1965年9月生,西藏自治区芒康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晒盐技艺(井盐晒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井盐晒制技师。从12岁开始,在长辈的带领下学习制盐,通过实践不断地学习,技艺逐渐熟练。盐井盐业生产是非常原始的晒盐方式,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制盐的作业方式一样,属于天然的风干。盐民从澜沧江边的盐卤水井中以木制的背水筒背上卤水倒在各自的卤池中风干浓缩,再倒在盐田进行风干,结晶成盐。在从事晒盐的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承前启后,不断提高操作技艺,提高晒...
查看更多
史奇刚
2018.11.15
史奇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9年5月生,2017年1月去世,浙江省象山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晒盐技艺(海盐晒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海盐晒制技师。象山晒盐历史悠久,唐代已用土法煎盐,宋时已有刮泥淋卤和泼灰制卤法。象山传统的制盐技术以传统手工为主,较少受到机器生产影响,它以海水为基本原料,并利用海边滩涂及其咸泥,结合日光和风力蒸发,通过淋、泼等手工劳作制成盐卤,再通过火煎或日晒、风能等自然结晶成原盐。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理论思考总结晒盐经验,将这些经验通过会议...
查看更多
谢四十
2018.11.15
谢四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6年10月生,江西省石城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代表性传承人。黄山毛峰绿茶制作技师。自幼受祖辈熏陶,高中毕业即成为茶农,向父辈学习传统黄山毛峰制作工艺,经过几年的学习锻炼,掌握了划火棒的拨灰调温方法、含水率控制方法等炒茶的手势要领,对炒茶的温度及杀青火候熟稔于心,全面完整地继承了黄山毛峰的传统制作工艺。1987年创办黄山光明茶厂,将毛茶经过圆筛、抖筛、风选、机拣等工艺加工成黄山毛峰精制茶。1994年首先打...
查看更多
杨继昌
2018.11.15
杨继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10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代表性传承人。绿茶制作技师。西湖龙井茶以“四绝”(即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著称,而色和形主要取决于炒制工艺。14岁开始给炒茶师傅烧柴当学徒,16岁正式炒茶。经过长期实践,熟练掌握龙井茶炒制的青锅、回潮、辉锅三道工序中的抖、带、甩、挺、拓、抓、压、磨等十大手法。尤其注重青叶下锅时,用虚劲炒,翻炒的时候严格控制温度,讲究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形成独具一格的...
查看更多
王秀兰
2018.11.15
王秀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4年9月生,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茶制作技艺(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师,国家一级评茶师。1972年起在正兴德茶庄学习花茶加工技术,1992年起到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师承张世显学习传统茉莉花茶窨制技艺。恢复茉莉花茶层窨法,在提高茉莉花茶香气等工艺流程方面有独到建树。在国内创建二十七个茶叶生产基地,创办茶叶科研所,使张一元茉莉花茶品种从十个增加到二十多个。1993年制定《张一元...
查看更多
许朝中
2018.11.15
许朝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8年8月生,江苏省丹阳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封缸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81年1月进入丹阳酒厂工作,通过向酿酒前辈邱维汉等人学习,加上自身长期钻研实践,对封缸酒酿造技艺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全部的生产流程。在他的主持下,丹阳酒厂保留了传统的酿造作坊,并整理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艺流程资料,还收集了传统酿造器具的实物资料等。被聘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黄酒分会专家委员、河南南阳理工学院兼职教授、中国黄酒酿酒大...
查看更多
李家顺
2018.11.15
李家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10月生,四川省射洪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沱牌曲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劳动模范。1976年,任沱牌曲酒厂厂长,与老技师杨戟兵、岳光荣等潜心专研沱牌曲酒酿制技艺,熟悉并掌握了该技艺全部流程、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主持或主研了两项国家级、五项市级重点科研项目,其中《浓香型大曲酒优质高产新工艺开发》于1988年获国家科委星火科技金奖,创建了“人工窖泥、大曲药质量标准”等。率先在行业内提出生态化经营观...
查看更多
赖登燡
2018.11.15
赖登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4月生,四川省成都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68年进入酒厂学艺,师承酿酒大师崔体泉,认真领会学习人工培育窖泥和酿酒中的合理搅拌、蒸馏等工序工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作为第一、第二主研人员先后组织并参加了“酯化酶——粗酶制剂工业化生产与应用的研究”等十三个项目,较为全面地总结了中国十种香型酒的工艺特点、香味成分和品评要点。另外,每年举办十余次行业技术培训班及国家职业...
查看更多
李玉恒
2018.11.15
李玉恒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9年9月生,辽宁省沈阳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老龙口白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79年被分配到酒厂白酒车间的老陈酿班,师从米希成、杨长信学习酿酒技艺。在系统学习酿酒知识的同时,勤学苦练,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能凭借“眼看、鼻闻、手摸”判断出酒醅发酵的程度。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多年实践经验,使其酿酒技艺水平不断提高,尤其在利用乙酸发酵液提高基酒质量方面有独到方法。将发酵液中液态部分和干稠部分分开使用,并根据每个...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