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立夏
搜索
热贡艺术:从“深锁寺院”到产业化发展
专题报道
热贡艺术:从“深锁寺院”到产业化发展    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一些村庄“家家有画室,人人是画师”,制作和销售热贡艺术品成为农牧民重要收入来源。     为扶持传统文化,青海省成立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热贡艺术产业化。    为农牧民创收    热贡艺术属藏传佛教绘画艺术,包括唐卡、壁画、雕塑、雕刻、堆绣、建筑装饰图案彩画等形式,发祥于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尖扎一带。    在同仁县郭麻日、年都乎等村,从事热贡艺术品制作的艺人有两千余人。不到40岁的...
查看更多
汪寅仙:非遗紫砂传承人
人物
汪寅仙:非遗紫砂传承人 汪寅仙制作的 “曲壶”     汪寅仙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酷爱紫砂艺术,勤奋研习,探求创新,技术全面兼容各派技艺,善于将自然美的生态注入壶艺之中,施艺严谨、手法独特,共设计创作300多件(套)作品,种类丰富,造型各异,格调高雅。其中4件被故宫博物院收藏,3件被北京紫光阁收藏陈饰,国内外许多知名博物馆也均有收藏。作品在国内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作品被选为国家领导出访礼品。汪寅仙德艺双馨,多年来为紫砂...
查看更多
非遗流失首因何在?八成人认为是公众保护意识不强
其他新闻
非遗流失首因何在?八成人认为是公众保护意识不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 85.5%的人认为首因是公众保护意识不强。    专家提醒“非遗”进入市场有几个东西不能丢,第一是地域性,第二不能盲目产业化。            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及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社会各界群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截止日期为9月30日。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清...
查看更多
失传工艺复原难入国家级非遗 因传承谱系不明确
专题报道
失传工艺复原难入国家级非遗因传承谱系不明确 用象牙蔑丝编织技艺制作的团扇(王铮/摄)        在传统手工技艺行里,制作技艺由辉煌、鼎盛直至走向衰败、失传的个案层出不穷。当年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皇家用品,今天也只能通过稀有的现存文物一睹其芳容。面对无法复制的旷世奇物,人们只能扼腕叹息。能不能恢复制作是业内人都做过的内心拷问,有的人开始了长久的探索,并最终复活了这一传统技艺,他们在工艺美术圈里饱受赞誉,然而在申遗路上却走得并不顺风顺水。    象牙蔑丝编织...
查看更多
热贡艺术,危机警报如何解除
专题报道
热贡艺术,危机警报如何解除  博览会上展出热贡唐卡作品(陈沸宇摄)  第三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暨热贡唐卡博览会,2010年8月22日在有着“热贡艺术之乡”称号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举行。  前几年,同仁县的热贡艺术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整体艺术水平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质量参差不齐。不少专家学者对此十分担忧,将其称为“繁荣背后的严重危机”。现如今,危机警报是否得到解除,热贡艺术这朵“民族文化艺术奇葩”还有哪些难题待解……日前,记者再一次走近了...
查看更多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讲座
其他新闻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讲座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10年8月28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十七讲专题讲座,题目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问题》。吴邦国委员长主持讲座。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初次审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为了使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更好地审议、修改这部法律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安排了这次讲座。讲座主讲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他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的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蜀绣,何日盛景重现
专题报道
蜀绣,何日盛景重现 学员们在郫县蜀绣公园的绣房里学习蜀绣技艺(新华社记者何俊昌摄)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红酥手,青丝万千根,姻缘多一分……”一曲《蜀绣》,勾起人们对这门古老技艺的无限遐想。  然而如今的成都,早已难觅昔日“家家女红,户户针工”的场景。据统计,目前成都市的“绣娘”仅3000人左右,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有官方认证级别的仅为165人;同为中国四大名绣,蜀绣产业的年产值不足3000万元,与苏绣相去甚远。  几经浮沉  “整个9...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开始审议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010年8月25日下午开始分组审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这是该部法律草案首次被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中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一些依靠口传身授予以传承的文化遗产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面临人亡艺绝的危险,大量具 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实物遭到毁弃,亟待通过立法明确有关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查看更多
中国拟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保护传统文化
其他新闻
 中国拟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保护传统文化  2010年8月23日首次提请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审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明确,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    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就这一法律草案作说明时表示,中国已于2004年8月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要求缔约国采取法律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弘扬和展示。为履行...
查看更多
专家批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物化”“GDP化”倾向
其他新闻
 专家批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物化”“GDP化”倾向  在文化部8月20日举办的“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论坛”上,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管理者和传承人,围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中国实践、申报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2009年,我国在“非遗”保护方面,特别是在向联合国“申遗”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