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经国务院批准、公布,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的保护单位,故宫博物院2002制定的《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中指出了“全面制定中国传统营造工艺传承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建设高质量的、工种齐全的人才梯队”的工作方向。10年来,围绕这一技艺的传承保护,故宫博物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有学员逐步纳入日常工作,承担技艺传承任务;技艺培训点面结合,既有广泛的基础性,又有依托具体项目的针对性,辐射多层面施工技术人员;展览展示活动丰富多彩,技术性与趣味性兼具;技艺进校园,课程形式灵活生动,理论与实践并重,人才培养梯队框架基本建立,为确保故宫修缮施工质量也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保障,社会影响日益增强。
一、后继人才培养
2012年7月,修缮技艺部(原古建修缮中心)首次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经过笔试、面试、操作等环节,招选了14名派遣制传承人,学习并继承传统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2016年至今,经过层层选拔并通过考核的9名传承学员在技艺培训、技艺展示、学校教育、实习生培养、日常事务等方面逐步承担部门工作,并且已能独立或搭档完成院内修缮任务。2012至今,瓦木组学员参与中正殿瓦面、景福宫瓦面、建福宫井亭勘查、慈宁宫大墙修补、储秀宫院落地面挖补、御花园石子路面修补、制作安装风门支摘窗、畅音阁南小院墁地等修缮任务,油画组学员参与慈宁宫外檐油饰保养、坤宁宫穿堂裱糊、慈阴楼顶棚裱糊、颐和轩东院油饰彩画修缮、建福宫大门一麻五灰地仗、临溪亭门窗基层处理、绛雪轩耳房斑竹彩画等修缮任务。
二、技艺实践与培训
2013年至2016年分别开展了以古建筑营造技艺木作、瓦作、油作、彩画作、裱糊作为主题的7期培训,共培训施工一线工匠100余人,并投入故宫古建筑保护中。
2016年启动一项对养心殿区域所实施的建筑修缮、文物修复项目。根据《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总体方案》,在2017至2018年间,开展了工匠选拔、基础培训。培训课程按照“瓦、木、石、油饰、彩画、裱糊”分别进行,六作培训报名人数共计275人,参加工匠选拔共计205人,参加基础培训共计128人,培训合格共计116人,培训共有18个单位参与。
2019年,开展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彩画作培训,继续形成、丰富古建筑技艺系列培训。
2012年至2016年,开展传承学员冬季理论课程培训。2017年,开展老一辈工匠技师10余场口述史活动。2018年,开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20讲公开课。2019年开展传承学员9讲公开课。
三、技艺宣传与展示
故宫博物院通过一系列宣传展示活动,积极向公众展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提升遗产的可见度。
2015年12月,配合澳门艺术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太乙嵯峨——紫禁城建筑展”开展实物讲解和现场实操互动相结合的展示活动。
2017年9月7日,在曲阜举办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项目成果展,参展的共有木、瓦、油、画、裱糊作展品百余件,配合展览同时,还开展了木作斗拱及画作谱子的技艺展示互动。
2019年1月至4月,以学员培养和培训成果为主要内容,以18件套158件展品为基础,在香港文物探知馆开设了“穿越紫禁城——建筑营造展”。
2019年11月22日至24日,参加2019中国古建筑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会,并以“营造之间——清代建筑设计”为主题进行展览展示与互动。
四、非遗进校园
故宫博物院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进行相关技艺与知识的普及。
2016年至2019年,先后为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北京交通运输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开设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专业课程。以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按照瓦、木、油、画、石、裱作等不同工种展开。
2016年至2018年,先后三次赴贵州省山区小学开展“孩子,圆你故宫梦”支教活动并向学校捐赠了单翘单昂五踩平身科斗拱。支教组向学生们介绍了故宫古建筑相关知识,并进行斗拱拆卸和拼装展示互动。
2013年至今,进行多场次多样性的宣传与教育活动。如2019景山中小学生家庭彩画作技艺宣教活动,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的学术活动中的“明清官式建筑彩画艺术展”,2017云南高中生古建筑技艺参观学习等。
学员培养为故宫修缮保护技术自有人才的培养保留火种;技艺培训以培养更多适应故宫古建筑维修特点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使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实践制度化、规范化、务实化,明确修缮工作中的使命,确保古建筑修缮质量,推动技艺传承和修缮事业的双重发展;技艺展览展示将活态展示融入其中,为古建筑展览和非遗的展示推广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技艺进校园面向在校相关专业学生普及官式建筑及其营造技艺知识与技术,实现古建人才的前置培养,使古建筑营造技艺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贯通至岗位需求,促进古建筑保护修缮行业的传承与发展。(供稿: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