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05   星期日   农历三月廿七   
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保护实践总结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创建时间:2019-12-25 15:12:00

朝鲜族农乐舞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在岁时仪式和节庆活动中展现的综合性民族民间艺术,是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农乐舞纯朴粗犷,表现了朝鲜族人民渴望丰收、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农乐舞完全融入到朝鲜族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经世代相传、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朝鲜族特色的农乐舞。2006年,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项目保护传承工作主要举措

10年来,项目所在地汪清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促进了项目的活态传承和持续发展。

(一)打造一个品牌,组建两支队伍。一是打造农乐舞品牌。将朝鲜族农乐舞列入汪清县文化发展规划,采取民间参与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乐舞的保护和传承。政府免费提供活动场所,10年来累计投入400余万元用于购置农乐舞传习设施和设备,形成了完整的动态保护机制,将农乐舞打造成汪清县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品牌。二是组建农乐舞表演队伍。2007年,汪清县特批了25个事业编制,组建了一支以农乐舞为主的专业表演团队——“汪清县象帽舞艺术团”,每年投入一定资金供艺术团编排节目和购置道具。艺术团成立至今,先后获得十余项国家级大奖,代表各级政府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和文艺演出百余次。2010年,汪清县组建了以民间农乐舞为主打节目的“老年农乐舞艺术团”。2012年,汪清县以1050人最大规模象帽舞表演阵容成功挑战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传承人金明春以30米以上彩带30秒内跳动44次的成绩刷新了吉尼斯纪录。

(二)成立一个中心,建设两大基地。一是成立农乐舞保护中心。2009年,汪清县成立了朝鲜族农乐舞保护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农乐舞保护机构。保护中心成立以来,深入挖掘和研究农乐舞的起源及演变过程,组织开展农乐舞记录工作,建立了完备的纸质、电子和实物档案,促进了农乐舞的保护。二是建设农乐舞培训基地。2009年起,汪清县相继在学校、企事业单位、乡镇村屯、社区、民间艺术团体成立了32个农乐舞培训基地,为各培训基地发放服装、象帽、手鼓等传习设备。实行传承基地辅导员业务包保的工作模式,形成了完整的培训体系,扩大了农乐舞普及范围。2015年起,汪清县开工建设了中国朝鲜族农乐舞非遗传习中心,总投资3102万元,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传习设施完备。2017年,汪清县文化馆被评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

(三)培养一批骨干,搭建两个平台。一是培养农乐舞骨干。每年举办“传承人大讲堂”,普及农乐舞保护知识;开设公益培训班,传授农乐舞表演技巧,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人才,实现了从幼儿至老人都会表演农乐舞的发展目标。二是搭建活动和赛事平台。2010年起,每年举办“汪清县象帽舞大赛”和朝鲜族民俗活动展演,为农乐舞宣传和保护积极搭建了平台,促进业余农乐舞表演队水平的提升,更好地普及和推广了农乐舞。

(四)开展普及培训,扩大传承群体。一是开展“农乐舞进校园”活动。自2015年起,在汪清县第一幼儿园、第二小学、第五中学、职业高中等13个中小学校建立了农乐舞培训基地,每年定期组织农乐舞表演团队为学校师生展演农乐舞,举办非遗保护成果展。并结合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校园传习活动,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金明春向学生传授象帽舞发展历史、象帽制作、象帽舞表演技巧等内容,累计培训5000人次。二是举办“农乐舞公益培训班”,面向全县群众开展免费培训。培训班每年两期,每期一周,累计培训500人次。三是开办社区“农乐舞传习大讲堂”,每年选定县内10个社区,组织农乐舞传承人定期为社区居民授课,将农乐舞培训免费送到居民门口。

二、项目未来保护计划和工作展望

未来,汪清县将从以下方面重点开展保护传承工作:

(一)开展教育培训。分级制定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长期教育规划和短期培训计划,分级分批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相关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乐舞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举办“走进非遗大讲堂”汪清县农乐舞培训班,每周培训不少于5次。

(二)进行宣传展示。每年举办汪清县农乐舞文化艺术节、农乐舞大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保护成果展览等各种活动,扩大农乐舞艺术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方式,积极农乐舞艺术对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普及农乐舞艺术保护知识,激发和培养全社会的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保护传承氛围。

(三)文化生态保护。加快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农乐舞传承基地为纽带,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县内形态保存较为完整且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的民俗村,逐步扩大至全县,形成朝鲜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使以朝鲜族农乐舞为代表的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越来越有生命力,保障其健康、持续发展。(来源: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翟风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