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苏州的五月端午活动,历史悠久、全民参与、久盛不衰,内容极为丰富,集中展示了苏州地区非常有特色的民俗传统和历史文化传承。2009年9月,苏州端午习俗作为“端午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苏州端午节的渊源最早或可追溯至吴越图腾祭、春秋时期的吴国名将伍子胥,后随着苏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纪念伍子胥为始的端午节逐渐演化成了苏州一年一度最盛大的市民狂欢节,形成了一整套与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日常生产生活、经济特征、文化发展相对应的端午民俗活动。包粽子、挂艾草、戴香包等辟邪祛毒的民间信仰以民俗节日的方式固定传承至今。端午相关的民间手工技艺如龙舟制作技艺、香袋制作技艺、老虎鞋制作技艺、粽子制作技艺等仍然在民间世代传承,龙舟制作技艺传承人徐海林、韦文喜、苏明以及苏州百花洲龙狮队传承人蒋达夫均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龙舟竞渡等苏州端午节主要民俗活动,至今流传的区域包括苏州市姑苏区的胥江地区、葑门觅渡桥地区、吴中区胥口社区以及常熟的尚湖地区。2000年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在端午期间也开展了龙舟竞渡活动,常熟尚湖的“湖甸龙舟会”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近10年来,苏州市按照政府主导、文化主管部门主抓、社会广泛参与的指导方针,加强了对苏州端午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完善了苏州端午非遗名录的体系建设,建全了四级传承人保护机制,具体成果表现在以下方面:
二、公祭与家祭伍子胥,宣扬居安思危、不断进取的精神。苏州市政府每年组织一次公祭伍子胥仪式,成为定例。市区政府领导、文化学者、伍姓后裔、普通市民代表参加。每年端午,伍姓后裔从世界各地赶到苏州参加伍氏宗亲会家祭仪式,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胥口镇还连续举办“我们的节日——苏州胥王园端午民俗文化节”端午文化活动。
三、保护传承端午民俗文化。抢救和整理苏州端午节文化资料,汇编成册,已出版《苏州端午》书一本、光盘一张,并拍摄了宣传苏州端午的微电影《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