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剪纸(辉县剪纸、卢氏剪纸、灵宝剪纸)保护实践总结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创建时间:2019-12-28 15:55:00

中国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河南剪纸尤其是河南豫西的民间剪纸,在传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自中国剪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来,河南省市各级文化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深度挖掘、保护、传承这门艺术。

一、10年来河南省民间剪纸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一)稳步推进民间剪纸保护工作,成果丰硕

河南省民间剪纸历史久远,城市、乡村普遍流行,广泛应用于传统节庆、人生礼仪和避邪、祈福、游艺,以及服饰绣样、工艺花样等民俗事项和生产生活中。河南的民间剪纸作品构图简练、线条流畅、造型逼真、稚拙活泼,在我国的民间剪纸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截至目前,河南全省有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个(卢氏剪纸、灵宝剪纸、辉县剪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个(陕县剪纸、鲁山剪纸、连德林剪纸、洛宁剪纸、夏邑剪纸、孟津剪纸、汤阴剪纸、禹州剪纸、观堂剪纸、信阳剪纸);有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8人。

(二)开展抢救、记录、保存工作,收集大量资料

一是对民间剪纸艺人的作品进行收集、整理、记录,在中央台及省市电视台播出相关专题节目多次。二是关心民间剪纸艺人,经常上门走访看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他们的艺术创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和条件。三是对走访中获得的文字、照片、录音、摄像及其他资料进行整理、保存和归档,为今后的剪纸传承、研究和科学利用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三)培训民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提升传承水平

一是积极组织传承人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非遗培训班,提高民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的文化素养,如组织传承人相继参加了文化部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等。二是走出去参观学习,加强对外交流,组织传承人到省内外参观学习。

(四)出版民间剪纸相关书籍,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三门峡市2009年在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民间剪纸全书豫西卷》。二是灵宝市2013年在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灵宝民间剪纸集》,共收录剪纸作品400余幅,囊括了100余位剪纸艺人的代表性作品。三是洛阳市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秀琴2011年在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了《河洛剪纸张秀琴》。洛阳市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飞出版了《剪纸中国》。四是2011年《锦绣中华——2011中国当代剪纸艺术集》出版,其中收录了辉县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爱荣的剪纸作品《乡土生活一一讲故事》《集市》《花褂子》《行走在如花的田野上》。五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连德林2000年出版《连德林剪纸》专辑,2015年出版《吉祥剪纸》系列丛书一套四册等。这些剪纸作品的编印出版,是对剪纸精品的集成汇总,一方面解决了剪纸作品容易褪色破碎、不方便保存的问题,使一些经典纹样得以传承,为剪纸技艺的保护和宣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河南民间剪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建立民间剪纸展示馆(传习所),构建保护体系

河南省市政府及文化相关部门积极引导各级传承人参与构建多元化的保护体系,激发活力,建设了包括省级的展示馆和传习所。

信阳市的“许煦剪纸传习所”、三门峡市的“陕州秀云民间艺术馆”2018年8月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传习所。

三门峡胜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15年7月在陕州区西张村镇凡村民俗文化园投入500余万元,建成了“陕州剪纸艺术馆”,展馆面积1100平方米,主要展示陕州区知名剪纸艺人的作品;灵宝市浩嘉文化产业公司旗下的非遗工艺品展销厅,现藏有当地优秀农民艺术家剪纸、秸秆烙画、刺绣、皮影、雕刻、草编、布艺作品500余件,名家的剪纸精品50多幅;灵宝市、陕州区文化馆分别在“陕州剪纸艺术馆”设立剪纸作品展览厅,展出剪纸作品800余幅,同时还展示了一些剪纸、刻纸的工具,以及剪纸作品在生活中使用的场景,让人们对剪纸的认识更加立体和全面,使老百姓可以更直观地欣赏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目前,这些剪纸作品展览馆(厅)吸引了众多群众和学生前来参观,在推动人们认识非遗、了解非遗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设立民间剪纸传承基地,注重传承发展

河南省、市、县建立了多层次的传承基地,开展了大量的培训教学活动。一是三门峡市第三实验小学被命名为“三门峡市民间剪纸教育基地”。从刚开始的剪纸兴趣小组、第二课堂到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室、走廊随处可见精美的剪纸图案,剪纸艺术已在学校蔚然成风。二是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张村镇南沟村建立全省第一家村级剪纸艺术协会,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剪纸艺术传承、创作聚集地。三是三门峡市陕州区非遗中心建设的“陕州剪纸微展馆”,以及遍布全乡镇的传承基地和“南沟艺涛剪纸农民合作社”“陕州区西张村镇亮娥纸艺中心”“西张村镇育新剪纸工作坊”“月娥剪纸工作室”“南沟梦剪纸艺术”等传承示范点,为剪纸的传承保护搭建载体和平台。四是三门峡灵宝市经过实践探索,将解放小学确立为“灵宝剪纸”项目传习基地,为大家搭建起一个传统文化展示、互动、传承的平台,使小学生进一步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从小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财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2018年暑假,解放小学邀请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蓬草在文化馆开设剪纸培训班,对该校老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培训,极大提高了师生们的剪纸创作水平。五是三门峡市卢氏县举办剪纸培训班3期,参训学员80余人。六是三门峡市举办多期三门峡市传统技艺传习课堂(剪纸培训课堂)活动,让省市剪纸传承人担任教师,还组织剪纸艺人走出去,开展了剪纸技艺进校园活动。如任苏静担任郑州二中的剪纸教师,开展剪纸进课堂;任更厚担任职业技术学院剪纸大师工作室剪纸教师,开展剪纸传习活动;组织剪纸艺人廉政义参加郑州大学校庆活动等。六是洛阳市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畅杨杨、王秋云等,多次在乡镇开办公益剪纸班,走进孟津县第一实验小学、孟津县第二县直中学等校,传授群众、学生学习孟津剪纸,扩大了剪纸传承队伍,丰富了群众、学生的文化生活。  

(七)建立传承保护奖励机制,激发传承活力

陕州区先后推选多名剪纸传承人担任区政协委员、拔尖人才,为非遗传承保护撰写提案;区财政每年投入资金对区内的省、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资助,对代表性传承人的资助和奖励,进一步激发了传承人对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动力。

(六)开展宣传展示活动,对外扩大影响力

10年来,河南全省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大型节庆,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展示活动。如2019年河南省文旅厅主办的“不忘初心·我们都是追梦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剪纸大赛”。如三门峡市举办的“三门峡剪纸艺术精品展”“全国廉政剪纸大赛”“‘我们的中国梦—大黄河·风情陕州’全国剪纸艺术大赛”,组织参加“CCTV《魅力中国城》竞演”“中国女性剪纸名家精品展”“中国农民歌会剪纸作品展”等大型活动。如许昌禹州市开展民间剪纸进乡村、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活动,使大众了解禹州剪纸,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剪纸、热爱剪纸、购买使用剪纸作品装扮生活等。这些宣传展示活动不仅提高了河南民间剪纸知名度,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地促进了民间剪纸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二、未来工作计划及展望

(一)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认识。河南省将继续加强对民间剪纸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普及保护知识,营造保护的社会氛围,以文化河自然遗产日、重大节庆宣传活动为载体,开展对民间剪纸的保护和宣传。

(二)开展多样的传承方式。河南省将继续通过举办剪纸展示展演、编印浅显易懂的培训教材及短期剪纸专题培训班等活动,鼓励传承人带徒授艺,推广和宣传传统剪纸技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剪纸艺术的传承中来,接触、认识并喜爱剪纸。

(三)加强对传统剪纸技艺者的保护。将继续采取探访、排查等方式寻找隐藏在民间的剪纸艺术家,并做好保护和相关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建立传承人保证制度,使剪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供稿: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邓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