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宾满族剪纸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作为中国剪纸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采取的保护措施
近年来,为保护和传承新宾满族剪纸文化,相关社区、群体和有关单位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一)抢救性收录工作
认定了新宾满族剪纸传承人,征集传承人作品,对传承人作品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专项档案,为传承人颁发证书,编写传承人小传。实行网络化管理,专职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二)项目传承工作
1.建立新宾满族剪纸项目保护基地,先后建立新宾镇满族剪纸基地、永陵镇满族小学剪纸基地、平顶山镇中心校剪纸基地、北四平乡中心小学剪纸基地和新宾满族剪纸手工坊传承保护基地。
2.定期举办剪纸培训班,聘请新宾满族剪纸传承人现场传授剪纸技艺,使学员掌握满族剪纸技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剪纸创作。
3.开展“新宾满族剪纸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先后到赫图阿拉城、新宾永陵满族小学、平顶山镇中心小学、北四平乡中心小学开展活动。
(三)组织宣传展示活动
1.采用网络、电视、报刊杂志以及文艺演出等形式进行宣传。开通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借助新媒体宣传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2.建立“新宾满族剪纸展览馆”。2005年在赫图阿拉城设“金雅贞剪纸陈列馆”,2010年在赫图阿拉城建“新宾满族剪纸展馆”,2016年在清永陵成立“新宾满族剪纸展览馆”。
3.定期举办剪纸作品展。近年来,多次开展新宾满族剪纸宣传展示活动,包括“车世梅剪纸作品展”“庆祝建党90周年永陵满族小学剪纸作品展”“新宾满族自治县青少年满族剪纸巡展”“新宾满族剪纸进校园活动师生作品展”“迎新年满族剪纸展览”等。
4.出版书籍。出版《新宾满族民俗剪纸》画集,印制“新宾满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项目”宣传画册。
二、取得的成效
对新宾满族剪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的成效如下:
(一)通过剪纸基地的建立,使新宾满族剪纸文化的保护工作做到了从娃娃抓起,为扩大传承人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传承有序。
1.建立了多个满族剪纸基地,把满族剪纸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课程中,特别是永陵满族小学剪纸基地,四、五年级的同学已基本掌握满族剪纸技法,骨干成员就有三十人,他们都有很好的美术功底,现已初步形成一支颇具规模的剪纸队伍。虽然有些学生的功力还略显稚嫩,却也不乏其纯真的特质,已经能够体现出新宾满族剪纸造型简练、线条粗犷等技艺特点。新宾满族剪纸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真正做到了传承有序。
2.多次开展“新宾满族剪纸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内容等知识,以及新宾满族剪纸的技艺带进校园,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走近、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能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彩魅力,培养学生传承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觉意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储备人才。
(二)通过各种广泛的宣传手段,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知名度,人民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保护和传承新宾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定期举办剪纸作品展,并在展出的同时结合实际作品向观众介绍新宾满族剪纸的渊源、特点,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满族剪纸,并吸引更多的加入到剪纸队伍中来。
2.建立“新宾满族剪纸”展览馆,把满族萨满文化和满族民俗节日活动等作为主要内容,同时还展出了满族悠车,窗户扇儿,火盆,佛托,祭祀用的祖宗板,手鼓,抓鼓,针线笸箩,玻璃锤等满族民俗实物作品,内容丰富,民俗性、趣味性强,吸引了众多游客及剪纸爱好者前来参观。
3.坚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调研,进一步挖掘、整理民族文化遗产,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化记忆,对保护新宾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举办剪纸作品巡展。面向校园征集师生剪纸作品,以巡展的方式,在镇内的几所中、小学及三个剪纸基地巡回展出。
(二)新宾满族剪纸展览馆的维护工作。新宾目前有赫图阿拉城“新宾满族剪纸展览馆”、清永陵“新宾满族剪纸展览馆”两个剪纸展览馆。由于剪纸作品容易受潮变色,所以要征集、更换剪纸作品,做好展馆的维护工作。
(三)出版《新宾满族剪纸画集》。新宾满族自治县县已出版了《新宾满族民俗剪纸》一书,受到了各方好评。下一步将出版《新宾满族剪纸画集》,这本画册以遥远的赫图阿拉,满族文化的传承为主题,画册图片为主,辅以提纲挈领式的文字说明,勾画出新宾满族剪纸的精髓。图片200幅左右,征集剪纸作品200幅,这些剪纸作品出自新宾满族剪纸国家、省、市、县级传承人和广大剪纸爱好者之手,他们的作品代表了新宾满族剪纸的现有水平和发展方向,也是新宾满族剪纸这一满族文化的传承成果。(供稿: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