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谷雨
剪纸(建平剪纸)保护实践总结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创建时间:2019-12-28 21:38:00

建平地处农耕文化向游牧文化的过渡带,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数千年的人文历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以蒙古族萨满文化为主体,具有深刻移民文化烙印的建平剪纸艺术。

自2009年9月建平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一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建平县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对建平剪纸进行保护与传承。

一、建平剪纸的保护传承工作的主要举措

(一)成立建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剪纸传习基地

2015年末成立建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剪纸传习基地,建筑面积125平米,集展览、培训、创作于一体。传习场所配备相关设备、器材,用于建平剪纸的记录宣传工作。基地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随时体验的形式进行传习。

(二)持续组织建平剪纸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的活动。建立7个校园基地(已授牌),校园基地以传承人、剪纸艺人为核心,以剪纸社团、第二课堂、讲座等形式,每周一节课传习建平剪纸,带领传承人、艺人进入社区、军营,开展建平剪纸传习活动。

(三)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教学

目前建平有“剪纸艺人”“剪花娘子”“剪花姑娘”三个QQ群,“剪纸大咖”“方德女子学校杨老师剪纸班”“兵团缘剪纸群”三个微信群,建平高级中学美篇等进行剪纸网络教学。

(四)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及交流活动

建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共派7名剪纸艺人赴沈阳师范大学参加“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北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项目”,加深对剪纸艺术的理解与学习;2012年、2013年建平剪纸传承人杨智宏两次赴立陶宛代表中国剪纸参加文化交流活动;2014年、2015年建平剪纸传承人4人2次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170团参加文化援疆活动;2016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170团6名职工到建平学习,期间举办为期7天的建平剪纸培训。

(五)对重点艺人系统记录,建立建平剪纸实物档案

对省级传承人朱瑞莲,市级传承人杨智宏、陈荣,县级传承人张素珍、张宝春等人的剪纸技艺进行系统记录建档;为30名重点艺人建立视频档案;为100名剪纸艺人建立了文字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馆存近3000幅建平剪纸作品。

(六)创作建平剪纸精品

建平剪纸拥有一群徒手剪的优秀作者,多年来在国内展览中频频蟾宫折桂。本着突出特色、多出精品的原则,组织艺人用建平剪纸艺术手法创作巨型剪纸《抓髻娃娃》《生命图腾》《我和我的祖国》等,在省内外引起不错的反响。

(七)理论研究工作成果显著

建平剪纸出版发行书籍4本:《剪纸艺术解读》《建平剪纸》《萨满剪纸》《抓髻娃娃剪纸》;多次组织传承人、艺人调研,传承人杨智宏、方红、张宝春撰写多篇论文,大部分在核心期刊发表。

(八)2008年以来建平剪纸连续四次成功申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

二、未来的计划及展望

1.进行细致调研,为每位市级以上传承人出一本专集;

2.根据建平民间故事创作、出版巨型剪纸《青牛白马的故事》《乌日娜剪纸》;

3.根据剪纸形象,联系有关仁人志士和动漫公司,创作动漫《青牛白马的故事》《乌日娜剪纸》;

4.改变剪纸以纸张为载体的形式,与其他艺术门类(雕刻、刺绣等)结合,创作系列建平剪纸文创产品;

5.组织艺人建立“建平剪纸工作室”, 利用网络平台,发挥建平剪纸徒手剪的特色,以直播的形式宣传、推销建平剪纸及其文创产品,为建平剪纸拓展生存空间。(供稿: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邓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