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满族民间剪纸是以满族习俗为主要特征的民间艺术,在岫岩满族兴起并流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剪纸作者以广大农村妇女为主,以家传形式延续。自满族入驻岫岩以来,在其传统剪纸的基础上,融汇吸收了北方内地剪纸的精华,最终形成了富有满族民俗风情和关东地域特色的优秀民间剪纸艺术,堪称中国民间剪纸百花园中的一枝天生丽质的奇葩。
岫岩剪纸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展赛中获奖,并有数百幅剪纸被海内外收藏,岫岩被授予辽宁民间剪纸基地。岫岩民间剪纸以大红纸为材料,使用的工具是普通的剪刀或特制的刻刀。其创作内容主要有满族祖先神话剪纸、满族民俗文化剪纸和岁时节令剪纸等。具体种类分为窗花、挂笺、灯彩、纸扎、刺绣花样以及创新发展的现代特种剪纸等。岫岩满族民间剪纸重在“写形、写意、写神、写心”,具有风格浑厚古朴,构图丰满规矩,造型夸张传神,纹饰线条明快,剪刻镂空成片,内涵吉祥美好,题材丰富多彩,功用十分广泛等艺术特色。其代表作有刘吉英的“千蝶图”、白世云的“满族图腾”、王可满的“水浒人物”等。
一、调查和资料搜集、出版情况
对岫岩满族剪纸,相关机构每年进行两次下乡调查。每次都进行录像、录音、照相,文字记录,调查对象多是老民间艺人。有价值的实物由文化馆收购展示。
对于岫岩满族剪纸的资料,文化馆建立了专门档案。文字、图片、实物分别保管。现整理文字材料10余万字,图片500多张,并拍摄了《岫岩满族剪纸》专题片,编辑出版《岫岩满族剪纸》一书,印刷1500余册。书籍详细记载了项目的历史渊源,工艺流程,传承体系等方面的资料,全书文字在12万字以上,收录了2千幅图片,是有较高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具书刊,是岫岩满族文化的重要成果。
二、岫岩满族剪纸基地传承情况
岫岩先后建立了7个剪纸基地:1.职教中心剪纸教学基地,代表性传承人王新立、邓海荣等,一年培训学员60余人; 2.特教学校剪纸教学基地,代表性传承人王晓琳、高明霞等,培训学员30人;3.岫光小学剪纸教学基地,代表性传承人马晓东等,培训学员30人;4.实验小学剪纸教学基地,代表性传承人孙强等,培训学员30人;5.马景森美术学校剪纸教学基地,代表性传承人马景森、张丽萍等,培训学员15人;6.李余剪纸工作室传承基地,代表性传承人李余等,培训学员150人;7.老年艺术大学剪纸教学基地,传承人李余等,培训学员20人。
三、宣传、展示、传播、交流情况
(一)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剪纸艺人都进行现场展示,参观人数数百人。
(二)走出去参加剪纸展示。进省展演、进景区十多次,展示作品上百幅,参观游客数百人。
(三)岫岩满族自治县把岫岩满族剪纸当作重要的旅游文化项目进行打造和推介,增加旅游服务项目和旅游消费产品。在岫岩一些重点旅游景区,岫岩满族剪纸展示成为满族风情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观看游客达万余人。
(四)开展满族剪纸进校园活动。近三年,由教育局、县文化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联合组织岫岩满族剪纸进入24个乡镇50多所中小学进行皮影演出。进入9个社区演出,展示20多场。旨在宣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观众们在观看剪纸技艺的过程中,加深对剪纸艺术的了解,为传播和传承传统剪纸艺术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活动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参与学生达2000余人。
(五)2017年2月、8月,岫岩满族剪纸参加辽宁大剧院 “逛大展·看大戏·过大年”新春惠民展示展演周活动。
(六)岫岩职教中心剪纸教学基地代表性传承人王新立成绩突出,被选送参加了墨西哥剪纸国际展览。
四、加强岫岩满族剪纸培训工作
岫岩满族自治县文化馆每年举办岫岩剪纸传承人培训班4期,培训传承人80余人。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打算
(一)传承队伍年龄老龄化,需要培养年轻学员,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为进一步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进景区工作进程,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景区文化品位,打造景区文化品牌,实现岫岩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后续将开展岫岩满族剪纸进景区活动。(供稿:岫岩满族自治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