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历史悠久,它创始于隋唐,发展于宋代。是一种古老丝织技艺,它以“通经断纬”特殊的织造技艺以及其制作精良、浑朴高雅、艳中具秀,作品正反如一,区别于任何织物,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织品,有“织中之圣”之誉。2006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缂丝制品共分二大类。一是日用品,主要是缂丝和服腰带,销往日本,深受日本人民喜爱。二是艺术欣赏品,一般经中国画为稿,制品有册页、挂屏、台屏、屏风等,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被世界公认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特种传统艺术品。苏州缂丝,历史上宋代精致艺术品至今最负盛名,明、清两代皇帝龙袍,清代精细山水人物,近代的日本和服腰带都代表着缂丝辉煌灿烂的织造文化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苏州缂丝分布区域,覆盖苏州市新区、相城区、姑苏区、园区等地。明清时期,苏州缂丝主要集中在苏州及郊外的陆墓、蠡口、光福和东诸等一带,民间缂丝作坊相当发达。当时苏州缂丝已闻名天下。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涉及的相关单位有苏州市王金山大师工作室、苏州剌绣研究所有限公司、苏州西部民间缂丝织绣厂和王嘉良世家缂丝工作室、马惠娟缂丝工作室等以及社会民间缂丝艺人。全市现有缂丝从业人员200多人,主要生产缂丝艺术品和日用品等。
近年来,苏州缂丝织造技艺项目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取得了阶段性保护成果:
一、建立苏州缂丝技艺档案数据库。进一步挖掘研究缂丝织造技艺的历史资料,及时汇集、保存,包括历史上有代表性文稿等,在实际研制工作中得以利用,提升现代缂丝织造技艺功能;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资料;走访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沈阳博物馆等,完善了历史资料整理;搜集、整理历代缂丝传承人名录,完善缂丝传承谱系,编纂了完整全面的苏州缂丝传承谱系。集中对已搜集的缂丝有关资料进行系统梳理汇编,分类建档。缂丝织造技艺相当复杂,对几十种技艺表现技法、工艺流程进行文字说明和影像录制,形成长期完整的影像资料,充实了缂丝资料,建立了完整档案数据库。
二、积极培养了缂丝织造技艺的新生力量。坚持两条腿走路方针,一是在企业、工作室实行师父带徒弟,进行传、帮、带的方式培养学员。对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传承人培养选拔,对培养对象(传承人)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为他们开展缂丝传承、研制、创作,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鼓励新一代传承人申报代表性传承资格,为他们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技艺水平创造条件。二是与苏州市技师学院结合,从学校招生培养一批有较高文化知识,又有专业缂丝技艺的新人才。配合苏州市技师学院传统缂丝传承班的教学,配备缂丝技艺的辅导教师,编写缂丝教材,提供学员的学习的花稿及学员学习中有关设备材料等。帮助学员完成学业同时,熟练掌握一门独特的缂丝手艺,成为缂丝一代新人。其次,为提高周边地区缂丝从业人员技艺水平,国家级传承人王金山大师定期不定期对陆墓、光福、东渚等缂丝单位技艺人员进行技艺辅导和绘画设用色等方面指导,提升缂丝行业整体技艺水平。
三、为了提高社会广大群众(包括中小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和爱好,举办缂丝各种专题讲座(通过讲历史、观作品、示范表演等方法),与中小学联合,开办各类不同的兴趣班,如绘画、植物染色、纺线、织造及展览参观,讲解,拜访大师、听励志故事和开放大师工作室等活动,培养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对缂丝艺术的了解和兴趣。
四、研究复制古代缂丝精品和运用新材料缂丝作品。研究复制了数件濒临消失和已失传的中国缂丝织造技艺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名人作品。同时运用新材料新题材创作缂丝新作品。
目前,在苏州缂丝保护单位的不懈努力之下,让缂丝这项传统手工技艺焕发了光彩,重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知道了解并喜爱的缂丝人也在逐渐增多,各企业和工作室发挥自身优势,一方面孜孜不倦打磨自身技艺,另一方面努力转换思路,推陈出新,探索缂丝新玩法,新出路。从开始的只生产耗工耗时的昂贵的艺术收藏品向既生产艺术收藏品又生产高级雅致的日常用品转变,同时也打破传统销售模式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转变。积极迎合当代消费需求,努力生产能够解决消费者痛点的产品。但是缂丝到目前为止只能纯手工制作,产能低,生产周期长,人工成本高,很难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愿意学习缂丝的年轻人也很少,缂丝这门手艺面临着严峻的传承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苏州缂丝专委会各会员也是逆流而上,竭尽全力的在宣传保护缂丝,让缂丝这门古老的手工艺得到良性的传承和发展。
保护缂丝首先要做的是宣传,让缂丝进入大众的视野,让大家更多的认识了解缂丝,发现并认可缂丝的美,苏州缂丝不遗余力的组织参与了国内外各类展览、演讲和交流会近百余场次,同时积极配合媒体宣传,让缂丝在电视上,报纸中以及各种自媒体渠道中频频出现,加强大众对缂丝的认知。在做好缂丝的宣传推广工作的同时,各会员单位也是孜孜不倦的打磨自身技艺,积极研发缂丝新品,个会员单位的缂丝作品在十年之中也是屡获大奖。目前从事缂丝的手艺师傅只有200多人,而且年纪都很大了,愿意学习的年轻人也很少,一方面是年轻人耐不住性子好好学习这门手艺,另一方面是大家比较少有机会可以接触到缂丝的学习,所以推广缂丝体验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各会员单位也是绞尽脑汁,让缂丝变得更加有趣,让年轻人更加愿意体验学习,其中有王金山大师工作室以阶梯式以师带徒方式,通过传、帮、带传授工作室弟子缂丝技艺,与院校结合,负责学院缂丝传承班,对缂丝传承班学员进行技艺的传授,并配备专业老师与学院文化教育相结合进行有效培训,协助苏州市档案馆录制缂丝“口述非遗”。有祯彩堂在和小学合作,在学校里通过举办缂丝社团的方式让小朋友可以在学校里学习制作缂丝,有仁和织绣在各企业活动,社区活动举办缂丝织造体验活动,有苏州经纶无尽织绣艺术有限公司苏州全年与苏州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教授学生缂丝技艺;有华惠英老师协助其恩师王金山大师培养学生,有蔡氏织绣在大学和社会场所,推广缂丝制作体验活动。(供稿: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