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罗是丝绸品种之一罗里面的地方性名品。杭罗原产杭州,由纯桑蚕丝以平纹和纱罗组织联合构成,绸面具有等距规律的直条形或横条形纱孔,孔眼清晰,质地刚柔滑爽。2006年,蚕丝织造技艺(杭罗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蚕丝织造技艺(杭罗织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的重要子项目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后,江干区与保护单位福兴丝绸有限公司通力合作,积极努力做好杭罗织造技艺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使得这一项目日臻完善、不断发展。
一、保护传承实践
(一)建立保护传承基地。杭州福兴丝绸有限公司建立了杭罗织造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基地,建成有2700平米的杭罗生产车间,有传统手工织机6台,半自动杭罗织机 6台,传统牵经机 1台,传统摇纡车2台,传统翻丝车1台。邵官兴、洪桂贞两位代表性传承人常年开展传习,收授学徒,培养技工,全厂23名技师在他们的带领下熟练生产杭罗,为杭罗织造技艺奠定传承基础。2016年获评第二批浙江省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
(二)建设杭罗博物馆。江干区和福兴丝绸先后投资近200万元,在全社会和专业博物馆中征集各类有关杭罗的藏品。并专门在福兴丝绸内建立了近1000平米的“杭罗博物馆”,展出藏品100余件,有杭罗的老式织机、织造杭罗有关的器具、历史上杭罗的成品、养蚕的器具、杭罗的成衣等藏品,面向公众开放,扩大杭罗知名度。
(三)完备杭罗档案。杭罗的相关档案主要分成三部分:杭罗的历史记载,包括书籍、戏曲、曲艺等;杭罗保护文字资料集,包括从2002年开始的保护历程及过程中所能够具有保护意义的书籍、报刊、政府公文、企业展会等;杭罗的相关器具、服饰、零件等。在原有资料归档保存的基础上继续走访杭嘉湖地区,不断收集杭罗相关器具。
(四)对接开展研习培训。2017、2018年组织杭罗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邵官兴参加国家主办的非遗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并进行《杭罗的传承与创新》理论授课。扶持研习古代梭罗技艺,如三梭罗、五梭罗、七梭罗乃至十三梭罗的传承发展,鼓励杭罗在同行间或跨行业切磋互鉴,提升技艺水平。
(五)多方展示交流。经常性组织杭罗织造技艺参与省市举办乃至国际间交流活动,如丝博会、省非遗博览会、市文博会、文交会等宣传展示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及传统节庆前后,举办本地区大型非遗活动,推广杭罗织造技艺。
(六)丰富杭罗宣传推广形式。根据杭罗织造技艺改编成《杭罗灯彩》、《杭罗情丝》等舞蹈,并在比赛、社区等多个展示平台巡演。《杭罗灯》获省舞蹈大赛金奖,《杭罗情丝》参加2016年省首届非遗春晚演出。在社会上发放《江干文博》等宣传资料,对外普及杭罗知识。
(七)技艺普查与搜集整理。持续开展杭罗织造技艺的普查和搜集整理,在相关专家的支持参与下,于2012年5月整理出版《杭罗织造技艺》一书,全面系统地讲述杭罗织造技艺历史沿革与工艺特征。
二、取得的成绩
(一)杭罗产量逐年提升。对传统杭罗水织秘方进行半自动化改造,经过改良的杭罗织机,每天每台机器生产杭罗18至20米,生产效率比原来的手工织机提高了六倍多,年产杭罗10万余米。
(二)传承人群逐渐壮大。除2位代表性传承人外,邵官兴女婿在大学毕业后就跟随其学习和实践杭罗织造技艺十余年,成为后续传承人。除了最为保密的工艺外,杭州福兴丝绸有限公司现有的23位技工都能用纯熟的技艺生产优质的杭罗。每年计划对外新收2位学徒,扩大传承范围。
(三)杭罗藏品不断增加。通过收罗征集,杭罗织造相关的藏品从最初的10余件到现在的100余件,杭罗相关的器具、服饰、零件陆续收入杭罗博物馆。
(四)影响力逐步扩大。每年杭罗织造技艺基本参加4-5次本地区的展示展演,以及国内的1次外地展会,乃至国外推广活动。2016年9月,杭罗丝绸衬衫赠送G20峰会国家领导人;2017年4月,杭罗面料做成国礼赠送斯里兰卡总理;2019年杭罗丝巾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宣传礼品。
(五)知名度与日俱增。杭罗博物馆每天均有市民群众及青少年学生来访,其中不乏省外游客。如中华老字号协会、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大学、成都蜀江锦院、南京云锦研究所、北京服装学院等省内外组织参观学习,2019年累计接待量近20000人。
三、未来计划
(一)健全杭罗档案储备。在原有基础上,继续走访杭嘉湖地区,努力挖掘与杭罗相关的实物、口述、影像资料,从原料产地、织机器具、民俗文化、历史遗存等方面调查了解并记录杭罗技艺的传承。
(二)工艺提升研发。研究传统绞罗技艺,继承研发传统杭罗水织法,在原料配方、制作工艺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尝试杭罗织造技艺改良制作,进行创意产品设计。
(三)完善传习场所,促进传习活动。传承杭罗织造技艺,依法保护,带徒授艺,培养后续传习者,同时做好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
(四)加强企业结对,创新发展。福兴丝绸有限公司和一些专业的服饰企业开展合作,提供杭罗面料用于制作多类服装,拓宽市场。同时与一些文创企业合作,开发项目衍生的文创产品,打造文化品牌。
(五)开展传统工艺振兴活动和宣传展示活动。组织杭罗参加省、市、区乃至国内国际交流,扩大杭罗社会能见度。同时充分利用媒体优势,加大对杭罗的新闻报道力度。
(六)提升杭罗博物馆,做好日常开放接待。馆内包括古代织机,古代杭罗服装、旗袍,杭罗成品,杭罗织造体验等部分,让学生群体、市民群众感受传统丝绸文化,扩大宣传面。争取列入区级第二课堂基地。
(七)筹划杭罗展馆和体验室。九堡文体中心新非遗馆即将对外开放,杭罗作为入展项目之一,计划利用小型织布机面向社会体验,增强群众参与性,为杭罗提供良好的保护条件以及展示平台。(供稿: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