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谷雨
蚕桑习俗(扫蚕花地)保护实践总结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创建时间:2019-12-28 22:53:00

“扫蚕花地”是一种以歌舞表演为主要特征的蚕桑习俗之一。2008年,蚕桑习俗(扫蚕花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重要子项目之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调查研究,整理抢救,宣传传播情况

(一)抢救纪录,建数据库。包括2011年纪录钟管东舍墩村传统养蚕生产技艺,2013年德清电视台这方水土这方人栏目传承人娄金连纪录片,2016年录制扫蚕花地影像入展德清城市规划馆,2018年再一次4K技术完整纪录影像,并同时建立起德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据平台和项目记录成果数据库。

(二)举办论坛,出版发表。2017年举办第四届中国非遗保护(德清)论坛,2018年举办“中国·德清‘前溪歌舞’高端论坛”,探讨扫蚕花地及小调歌舞表现形式。10年来出版读物《德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2009年)、《德清扫蚕花地》(2014年),《火种,德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2016年)3部,发表《漫谈“扫蚕花地”传承主体》等论文8篇,并入编浙江通志(2016年)和《湖州市非遗名录集成(2016年版)》。

(三)媒体宣传,网络传播。2017年举办非遗进文化礼堂“乡愁记忆——我们的美丽家园”德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巡展,巡展148个村文化礼堂普及覆盖率100%。2017年文化遗产日期间开展“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德清县非遗图片展栏目网络传播活动,展播扫蚕花地影像呈现近年来的保护成果。201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浙江之声《难忘中国人》非遗组栏目采访并播出,2018年印制《德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图册》及《德清非遗画报》。2019年3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放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德清篇——民俗记之扫蚕花地。

二、出台政策,保障资金,工作机制情况

2015年与财政局联合发文,出台代表性传承人政府津贴(补贴)实施办法,对县级及以上传承人进行补助。德清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印发《德清县非遗保护与发展三年规划(2016-2018年)》(德文广新发〔2015〕30号)。保护工作机制是以德清县文化馆(非遗中心)为指导中心,引导全县镇街道开展蚕桑传承保护活动,每年开展“八个一”考核工作。2018年起开展“3+N”行动,保障了措施落实到位。

三、阵地建设,节庆平台,传承成果情况

(一)已建成蚕桑有关的非遗主题馆。全县分布的镇级蚕桑主题或综合馆6个,新市蚕文化馆、禹越蚕桑文化馆、莫干溪谷农耕博物馆和丝之始馆(2017年)、莫干山镇蚕乐谷蚕文化馆、乾元非遗馆(2018年)、江南丝绣馆(2016年);村级蚕桑主题展馆3个,包括新市水北村蚕文化馆、新市厚皋村蚕文化主题公园、钟管镇非遗展示馆(蚕花剪纸等农耕文化内容)。

(二)打造一镇一节平台,贯穿全年。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蚕桑丝织活态展演,形成春扫蚕花、轧蚕花、拨蚕花水,秋庆丰收打蚕龙,舞叶球灯的完整旅游路线。具体包括新市蚕花庙会,新市水北蚕文化节,新安围巾节,钟管范蠡西施爱情节,禹越蚕丝文化节,清明塘泾龙舟会、阜溪街道敬农节等等。2018年首届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上在二都小镇呈现了完整的“蚕桑丝织生产习俗”。

(三)在社会各层建立传承教学与体验基地。全县建立各年龄段非遗传承队伍7支,建立教学传承基地7个,体验基地3个。其中2015年县建“三人行非遗孵化室”,开展“扫蚕花地小传人”培训活动。中小学教学基地4个,包括新市第一幼儿园,从蚕事劳作中开发趣味性的蚕桑游戏,培养年轻教师表演扫蚕花地;德清县教育局教师艺术团,培养教师合唱团演绎扫蚕花地民歌;乾元小学开展蚕花剪纸特色教学,2019年举办第二届传统文化节培养了小传人;新市士林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普及蚕桑生产习俗等知识,供县内小学学生体验与拓展训练。社会团体先后建立老年大学、吉祥民乐队、清溪越剧团多个传承基地,其中“莫干山1932(蚕乐谷)基地”,建有综合蚕桑文化展示和体验区,常年开展亲子活动。中国美丽乡村传习所莫干溪谷农耕博物馆农耕博物馆内定时定点表演扫蚕花地,并与高校合作专门为留学生体验农耕蚕桑文化等等。

(四)形成以扫蚕花地为原型系列作品,并参加各级展演。表演作品包括《龙舞蚕花飞》、《蚕宝蚕花春来到》、无伴奏合唱《蚕花廿四分》、《蚕乡三月》、《蚕花祭》、《桑园青青》等,先后参加历届新市蚕花庙会,湖州市首届农民艺术节(2010年),接轨杭州非遗手工技艺展演系列活动(2010-2012年),湖州市第六个文化遗产日(2011年),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现场会(2015年),第四届中国非遗保护(德清)论坛二都小镇非遗展演(2017年),首届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参展(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晚会(2018年),首届田园博览会(2019年)。其中无伴奏合唱《蚕花廿四分》参加2012年在湖州大剧院举行的“精彩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节目展演”。《蚕宝蚕花春来到》参加2016“民俗风▪乡“特色小镇•非遗之光”浙江省非遗电视春晚节目。2011年“扫蚕花地”入选浙江省最具地域特色文化符号民间舞蹈。

四、2019年开展系列活动

2019年3月2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放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德清篇——民俗记之扫蚕花地。

2019年4月4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新市蚕花庙会上新市第一幼儿园老师和清溪越剧团中青两代同台表演民俗舞蹈“扫蚕花地”。

2019年5月18日,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中共德清县委宣传部、德清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城融合研究中心文旅事业部主办的 5∙19中国旅游日暨非遗时尚中国行浙江站首发仪式及非遗时尚创新与文旅融合发展沙龙活动期间拍摄扫蚕花地等快闪短时频进行了网络宣传。

2019年10月27日第三届德清敬农节作为首届田园博览会分活动之一,举办打蚕龙等内容的农耕运动会,现场创作六畜兴旺蚕花剪纸。2019年12月扫蚕花地图片文字参展2019杭州丝绸博览会“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供稿: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杜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