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轧蚕花”是杭嘉湖蚕桑地区影响最广、规模最大、最具群体性的“蚕事”民俗活动。因人山人海,十分拥挤,形成了“轧”的热闹场面,故名“轧蚕花”。2006年蚕桑习俗(含山轧蚕花)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蚕桑习俗(含山轧蚕花)作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的重要子项目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从列入名录以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该项目的传承和发展,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该项目10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蚕神祭祀节日,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颇具文化价值的江南民间庆典,主要举措如下:
一是成立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含山轧蚕花”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包括项目保护方案的制订,以及方案的具体实施。
二是注重传承基地建设,重修含山塔,重建“蚕花殿”,重塑“蚕花娘娘”石雕神像,扩建和修建上山道路,完善环境设施、新建民俗“山门”、新建“蚕花照壁”、新建展示养蚕器具的“蚕乡人家”,重建“蚕花圣地阁”、“蚕花亭”,还原和重置“轧蚕花”的祭祀用品以及其它民俗器具,为含山轧蚕花提供良好的场所。从1993年开始,当地政府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00余万元保证“轧蚕花”活动场所的日常修缮和活动的顺利举办。
三是民俗活动艺术指导,当地政府文化部门每年对“轧蚕花”活动进行专门策划,对民间艺人进行调查登记,对表演类艺人的传承谱系,进行存档管理。拍摄了600余幅照片,300余分钟视频资料,汇编了“含山三海经”读物。搜集到了“马鸣王菩萨”唱词和基本曲调,创作了“轧蚕花”民歌和“蚕花廿四分”舞蹈,在“轧蚕花”活动中演出,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四是传承群体承续良好,二十余年来,善琏镇人民政府主导不断丰富“含山轧蚕花”活动内容。在保留原生态蚕事民俗的基础上,又增添了“选蚕花姑娘”“拜蚕娘”“祭蚕神”“唱蚕歌”“跳蚕花舞”等现代文化活动,以及“敨棉兜”“挑蚕茧”“拉丝棉”“打蚕龙”等当地群众和现场游客都可参与的蚕事技艺展示活动,引起人们对原有蚕事的记忆。活动连续一周,使“含山轧蚕花”民俗得以传承发展,长盛不衰,连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的游客,也慕名前来参加盛会。1998年,含山被命名为“浙江省传统节日保护基地”。如今,“含山轧蚕花”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5万余人次。其参与“祭蚕神”民俗活动的群体为善琏镇含山村村民,对含山该项活动参与积极性高。参加表演的船拳队也已被评为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状况良好。邀请“扎蚕花”传承人开班培训,已在当地培训“扎蚕花”蚕娘100余名,经常开展百名蚕娘“扎蚕花”等传承活动。
作为浙北蚕乡习俗的缩影,“含山轧蚕花”积淀了独特而丰厚的文化记忆。保护“轧蚕花”习俗,对丰富和完善中国乃至世界民俗活动和丝绸文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下一步,善琏镇人民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使“含山轧蚕花”这个江南水乡原生态的民间艺术、民间体育形式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继续完善资料管理,收集、整理和汇编“含山轧蚕花”的各种资料,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等多种媒体手段对项目的表现形式进行真实、完整的记录,新编辑“善琏故事”一书(包括含山人文故事),建立全面、系统和立体的档案,妥善保存并合理利用。
二是加强宣传力度,依托“含山轧蚕花”文化名片,积极开展含山蚕花节品牌宣传,结合节日活动,进一步提升“含山轧蚕花”民俗活动氛围,扩大含山蚕花节的知名度,加深人们对“含山轧蚕花”的关注和认同。
三是出台保护政策,含山作为全国18家民俗文化旅游景点之一,善琏镇人民政府每年拨建设专款50万,活动专款50万,用于每年“轧蚕花”活动的举办,水上表演活动器具的制造,“轧蚕花”民俗活动相应的祭祀、表演团队的组建、培养和训练,形成完善的“轧蚕花”队伍管理体系。同时完善景区管理部门,由湖州南浔湖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管理,目前已有工作人员10名,分工负责“含山轧蚕花”项目的传承基地、传承队伍等具体工作。
四是强化传承基地建设,科学制定保护规划,将以含山景区为核心,以传承、延续为主题,由缘起见山、溯源文脉、传承技艺、寻秘艺术、演绎圣境、品鉴故事六大区块来改造提升含山风景区。由湖州市南浔区旅投集团与南浔区善琏镇政府联合开发该项目,项目一期投资3亿元,总用地1044亩。现已对景区周边旧厂房进行了收储,对西山大运河景观带完成了提升,接下来将对含山“轧蚕花”活动场所进行全方位的改造提升,为“轧蚕花”民俗活动提供良好的空间。
五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编制科学的规划,由中国美院编制发展规划,将结合“湖笔”和“蚕桑”两大IP,注重项目的文化感、价值感、参与感、体验感,打造蚕桑和湖笔文化融合的多元化旅游项目。在展示笔都蚕乡的民俗风情的基础上,计划将传统民俗活动与蚕丝文化、美食文化、旅游文化有机融合。同时以大运河诗路文化带提升为契机,打造“文化+”蚕桑文化品牌,不断促进文化和游旅融合发展,创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为“含山轧蚕花”提供活动保障。(供稿: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