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谷雨
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保护实践总结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创建时间:2019-12-28 23:02:00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流传于辽西医巫闾山地区,是以表现满族原始的自然神崇拜、始祖神崇拜,生殖崇拜的萨满文化,以及满族风俗为主要内容的剪纸形式。剪纸中记录满族风俗的作品,表现了近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医巫闾山山林文化的融合,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信息已经成为研究历史上中国北方各民族与汉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与形态的珍贵史料。

2004年医巫闾山满族剪纸首次走出大山,在北京民俗博物馆展出;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8年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十余年来,锦州市群众艺术馆(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始终致力于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保护传承,开展多彩生动的实践,成效显著。

一.归卷立档,科学转化调研成果,为传承提供文献依据

锦州市群众艺术馆(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加大对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保护力度,先后采录辽西80多位剪纸艺人,收集作品1384张,记录剪纸生境照片2500多张,制作光盘20张,撰写文字20万字之多,为86位剪纸作者建立个人档案,并高质量完成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试点工作,成功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资源数据395G,录入数据条目及质量全国第二,为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保存整理了第一手文献资料。以此为基,进行成果转化,先后组织编撰出版了《美在民间》《中国剪纸集成·医巫闾山卷》《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习指导》《汪秀霞口述史》等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系列保护丛书13套。为确定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遗产属性和地位提供了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严肃的科学性、历史文献性,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文献依据,进一步捍卫了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

二.注重实践,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助力技艺传播与传承

(一)开展校园传承,强化阵地建设,成果显著

锦州市群众艺术馆(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先后在黑山县胡家小学、太和区平和小学、凌海白台子中心小学、义县前杨小学、北镇市新区小学、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等六所大中小学建立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承基地。黑山胡家小学在2018年入选了由教育部开展的《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在CCTV10科教频道播出;2016年黑山胡家镇中心小学代表辽宁省参加了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荣获“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奖”;黑山胡家镇中心小学、义县前杨小学等5个基地被中国民协授予“民间文化教育示范学校”;2014年平和小学参加了“中国·天津2014‘西岸’剪纸艺术节”剪纸技艺比赛,荣获国家二等奖;渤海大学非洲留学生在学习剪纸后,回国开办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培训班,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播到大洋彼岸。剪纸艺术与校园美育融合,进入校本课程,唤醒师生的民间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培养了一大批传承保护的生力军。

强化阵地建设,为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汪秀霞、赵志国分别建立了传习所,为传承人更好传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立足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设立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常态展台、传习教室,接待来自省内外及国外友人等参观群体,以静态展示与动态展演相结合的方式,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呈现于大众面前,使之重回群众的视野。

(二)开展公益培训,注重社会传承,成绩斐然

依托锦州市群众艺术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群星大课堂”公益培训平台,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作为特色培训项目,邀请传承人授课。目前已开设公益培训剪纸常态班、剪纸晚班、寒暑假少儿剪纸班、留守儿童特色培训班、微课班、面向文化站长的“星火”辅导培训等,已覆盖各年龄段人群,每年受益人数达到数百人次,10年来累计受益人数已达数万。

2009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培训,受训人员涵盖剪纸传承人、民间艺人、爱好者以及校园传承基地的师生等,为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保护传承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依托展示展演,助力持续传播,扩大影响范围

2016年至今,为响应“辽宁省人民政府重点惠民实事工程”号召,每年组织20余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带到学校、社区,让更多群众通过活动走近、了解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以“群文精品走基层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风采”等惠民演出活动为契机,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同设计成展示展演环节,以生动的互动形式推进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传播与传承;举办各类剪纸艺术展,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同时也使广大群众通过各类专题展览感受剪纸魅力。“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技艺大赛”、“民间文化进校园”剪纸作品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剪纸作品展”等,反响热烈,促进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在新时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0年来,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参加省内外展示展演活动130余场次,并积极参加国内外赛事及展示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锦州市群众艺术馆(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多年来在医巫闾山满族剪纸项目的传承和保护上所进行的实践和探索,为其在新时期的传承发展夯实了根基。目前,在锦州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批各年龄段、各社会阶层组成的爱好者群体,他们不仅继承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技艺,也将这一传统剪纸艺术在当代进行传播与发展。

接下来,锦州市群众艺术馆(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秉持初心,以已有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承与保护的实践成果为基,继续开展保护与实践活动。首先,将持续推进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承与保护,扩大校园传承规模,并有效结合社会传承。与多种展示展演、活动赛事结合,打造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品牌,有效扩大辐射范围。其次,与校园美育、公益培训结合,强化传承基地、传习所的阵地作用,让其深深植根于群众中间。再则,积极探索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产业化发展之路,使之化作具有地域魅力和特征的艺术符号,回归百姓生活,重新焕发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传递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与情感。(供稿: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邓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