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阳剪纸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年来,中阳剪纸始终坚持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的宗旨,通过多种手段开展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在当地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及全体中阳剪纸艺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坚实的保障
中阳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各级领导的重视是中阳剪纸保护传承的有力保障。中阳剪纸是中阳对外交流的一张文化名片,中阳县委县政府把中阳剪纸的传承发展列入了全县每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同时,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列入专题项目,作为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中阳剪纸的保护资金方面,县财政以预算面向拨付专项资金支持,10年来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包括建设开元剪纸文化产业园区500万元;用于出版中阳剪纸教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丛书等300万元;用于中阳剪纸宣传推广250万元;用于举办各种展览展示、技艺大赛200余万元;用于剪纸进课堂、传承人传承补助经费150万元等等。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保护氛围
为加强中阳剪纸保护传承和发展力度,有关部门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市政文化墙、形象主题公园等多种手段,不同层面、多渠道开展中阳剪纸的宣传推广。中阳县政府分别组织在德国、美国及台湾地区举办展览展示和文化交流,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开展推广活动,提高中阳剪纸在海内外的知名度。10年间有关部门和个人编辑出版关于中阳剪纸的专题出版物有《古韵新彩 中阳剪纸精品集》、《中国·中阳剪纸》、《俗林综艺系列丛书》、《中阳剪纸初级、中级、高级教程》、《中阳剪纸获奖作品赏析》、《王计汝剪纸作品集》等,均由山西出版集团出版发行,其中《中阳剪纸初级、中级、高级教程》列入文化部农家书屋采购书目名录。
三、加强队伍建设
目前,中阳剪纸有国家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2名,市级传承人12名。2019年在首批命名县级十大传承人和十大传承新秀的基础上,县政府又命名了第二批30名县级传承人和20名传承新秀,县财政同时将上述传承人的传承补助纳入了财政预算。县文化主管部门联合教育局在全县9所中小学开设了中阳剪纸兴趣课程,县老年大学、县文化馆常年开设剪纸培训班,旨在从小培养当地青少年对中阳剪纸的认知兴趣,吸引剪纸爱好者积极参与中阳剪纸的传承和创作。
四、积极开展保护实践工作
中阳剪纸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格,也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为做好中阳剪纸保护工作,县主管部门在县文化馆设立了“中阳非遗生活馆”,以展示、培训、体验等手段使中阳剪纸融入大众生活;在基层建设了四个乡镇中阳剪纸传习工作室,以及中阳县星宇南园中阳剪纸传承基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幼儿园中阳剪纸保护传承基地。特别是201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创建了中阳剪纸“续根草屋”传习所。“续根草屋”是中阳剪纸省级传承人武一生先生创建的集展览、展示、体验、培训为一体的剪纸传习基地,收集收藏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中阳剪纸作品近万幅及数十万字中阳剪纸理论文稿,堪称中阳剪纸博物馆。
五、不断创新、打造精品
中阳县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全国各地的剪纸类艺术创作展览赛事活动,数百件作品获奖。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全县近70名剪纸艺人共同创作了主题为“我爱你中国”的70米剪纸长卷,表现了祖国70年来繁荣发展的辉煌成就。
六、以产业带动中阳剪纸的发展
在政府支持下,2014年相关部门投资500余万元,建起了占地10亩的开元剪纸文化产业园区,中阳县华艺民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建了中阳剪纸文创基地和以剪纸产品研发加工为主的“巾帼创新创业基地”。县政府把剪纸产业发展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社会效益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强。中阳剪纸的产业发展以生产性保护为指导思想,以产业带动传承、以产业促进发展。
七、不忘传承初心、继续前行
中阳剪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黄土高原、黄河文化的杰出民间艺术代表性技艺。今后,中阳剪纸将进一步加大保护传承力度,在保持传统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加快创新发展。一是要建立中阳剪纸博物馆,使之成为会展、培训、体验、收藏为一体的国家级剪纸艺术博物馆;二是努力做好剪纸进校园的工作,通过教学、体验、开展活动提升青少年,包括幼儿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后继人才,壮大剪纸创作队伍;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对外交流宣传推广活动,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剪纸艺人的艺术素养和创作水平;四是积极扶持中阳剪纸的产业开发,引导中阳剪纸保持传统艺术风格,走健康发展的产业路子;五是通过园区建设、基地建设,以深加工、创新产品种类的形式,通过外设基地、电商平台等多种手段推动市场发展,以此吸引新生代剪纸爱好者积极参与中阳剪纸的传承;六是增加资金的投入,特别是传承人传承保护资金的投入,使老一辈剪纸传承人有能力带徒弟、搞创作,使中阳剪纸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中阳剪纸的保护传承实践工作任重道远,仍需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所有剪纸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方可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不辱“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称号。(供稿:中阳县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