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因为太极拳,这个村子成了功夫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曾经概不外传的太极功夫,如今敞开怀抱笑迎八方客。陈家沟人以拳会友、以拳为媒,把“太极拳”打进了生活,打开了一条走向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
新思想引领小康路
“以前陈家沟人虽练拳,但仅仅是为了个人强身健体。祖辈的规矩不允许我们去教拳挣钱,认为那是卖艺,自降身份。所以大部分村民只能依靠种地为生,收入单一,生活也紧巴巴的。”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照森却破了这个规矩。
1979年,时年30岁的陈照森瞒着父亲,被附近一个小村子请去给年轻人教拳。教拳获得额外收入,用来贴补家用。尝到了甜头的陈照森一直以此为业,跑遍全国各地教拳。
在外教拳时,有学员提出想来陈家沟村看看时,都被陈照森婉言拒绝了。“那时候的陈家沟街道比较窄,房屋老旧,生活环境差,怕他们失望。”陈照森说。
直到2005年,陈照森回到陈家沟,开起自己的家庭武馆。十几年间,武馆教的学生过万人,其中还有很多来自德国、法国、奥地利、瑞士等国家的“洋弟子”。“以前为了生计无奈走出去,现在学员主动走进来。陈家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陈照森说。
走进如今的陈家沟村,蜿蜒的石板小路曲径通幽,沿街的房舍故居古色古香,大大小小武校散落村中,街道两旁有许多与太极文化相关的小店……与村民攀谈,他们言语中透露着身为陈家沟人的自豪。“是太极拳让我们这个小村子闻名世界,我们陈家沟不再固步自封,我们在发展,在进步。”陈照森非常自豪。
太极拳改变了陈家沟
2006年,陈氏太极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陈家沟村被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和“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
“现在从上到下都在提倡传承保护太极拳,既有政府的支持,乡亲们的热情也很高。陈家沟如今一天一个样,参观游览的人、学拳的人越来越多。”陈家沟村原村党支部书记张蔚珍感受最深,他总是说,“是太极拳改变了陈家沟。”
“10多年前,陈家沟人不愿意待在村里,都外出谋生,村里只留下老人、小孩。”张蔚然回忆,自从陈氏太极拳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之后,陈家沟围绕着太极拳动起了脑筋。按照“一个村、一部太极拳史”的理念,陈家沟村引进投资7亿元,实施老村改造及中华太极馆建设、青峰岭再造、杨露禅学拳处复建、东沟改扩建、名人故居修复等工程,并启动了“大师回归”工程、郑州大学太极拳学院、优秀拳师武馆群等项目。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古朴大方的祖祠、内容丰富的博物馆、统一规划的临街商铺……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陈家沟村村民也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以“住农家院、吃农家饭、练太极拳”为主题的特色旅游项目,以前在外打工的人纷纷回来:教拳的人开了武馆,年轻人返乡开了民宿,乡亲们在自家做起了农家乐,有的人还卖起了太极服装……如今,村里已发展有家庭宾馆、民宿24家,培育服装、器械、餐饮、工艺品、茶馆等各类门店8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近2万个,广大村民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
很多人不敢想象,这个只有3000多人的村子有武校4家、拳馆50余家,全村从事太极拳教育培训行业的有800多人。
原温县体育局曾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每年至陈家沟村参观学武的中外太极拳爱好者数以万计,外国面孔在陈家沟随处可见。陈照森的瑞士洋弟子石俊差清用稍显生涩的中文说道:“我爱太极拳,更爱美丽的陈家沟。”
在家门口也能致富
温县在充分挖掘太极拳文化、黄河文化等特色资源的基础上,以发展旅游观光、武术培训、文创产品加工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架构,以“武校(景区、门店)+贫困户”的带贫机制,“务工带动+资产收益+产业辐射”的帮扶模式促进精准扶贫。
温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牛占文介绍,依托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县里在景区服务、商业店铺、手工作坊、工程建设等领域不断开拓贫困户就业机会。据了解,除目前有许多贫困劳动力在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长期务工外,温县还在向贫困人员免费培训太极功夫方面下功夫——对就读全日制武术学校的贫困学生,除享受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外,学校减免部分学费,剩余费用由户籍所在乡镇进行兜底;赵堡镇50余个家庭拳馆还为贫困人员举办免费的短期培训班、提升班。
陈家沟村民陈嘉以前在深圳创业。2016年,陈嘉回乡时发现,村里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游人熙熙攘攘,完全不是以前冷清的模样,于是他毅然回到村里,把自家的院子按照村里的统一规划修葺一新,开起了太极拳服饰店。
“村里发展好了,吸引了好多外地商人来我们这里投资开店,我们本地人更应该抓住这个商机。”陈嘉说,自己创立的布衣品牌,目前既搞批发也干零售,行情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有七八万元的净利润。
“2016年后,村里很多年轻人过年返乡后,都不再出去了。他们开始整理自家的房子,在家里开拳馆或开店做生意。”张蔚珍说。对陈家沟村民而言,不再远走他乡也能够在家口走向富裕。
陈家沟村民张福旺和师弟曾在外授拳,吃了不少苦头。返乡后,赶上了政府大力发展太极拳的好时机。如今,在家门口开设拳馆的张福旺算了一笔账:“家庭武馆一年收徒100人,每名学徒不含吃住费用可收入学费1000元。一期开班的收入就是10万元;如果一年能开两三次培训班,轻轻松松年收入二三十万元。”在陈家沟村,这样的武馆不在少数。
“收入有了保障,大家伙练拳的劲头更足了,业余生活也更加丰富了,练拳、跳广场舞让村里变成了不夜城,大伙儿脸上洋溢着自豪的表情。”张福旺说,“吃上太极拳的饭,吃上旅游饭,乡亲们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