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03   星期五   农历三月廿五   
精准扶贫谱写新曲——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贵州遵义竹编研修班回访纪实
来源:"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19-04-25 11:07:00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回访团队历时5天,深入走进赤水市、绥阳县、娄山关县等多地,回访了2018贵州遵义竹编研修班13位学员。涉及竹编、藤编、竹雕、竹扇、油纸伞技艺,了解非遗发展现状,帮助学员对接市场,情丝系遵义,用心做扶贫。

由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作为指导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承办的“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贵州遵义竹编研修班)”在2019年1月15日举行了结业典礼及成果汇报展。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总体指导下,在上海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的关心和支持下,学员们认真完成了一个月的学习与实践,并在“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目标下,学员综合创作得到了提升,并与与设计师携手创作了50余件非遗创新作品。

自2013年上海市对口帮扶贵州省遵义市以来,按照中央要求,上海市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响应号召,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不断创新帮扶举措。为更好地落实扶贫工作,也为更好地推进遵义竹编技艺与现代服饰的跨界合作,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教育主管郑珊珊、媒体宣传郭霄楠携同三位特邀设计师周爱华、苗海燕及应敏对遵义地区学员进行回访工作,并对当地的竹艺产业进行深入考察。

本次回访受到遵义市文体旅游局的重视,在非遗负责人郑凤云老师的精心安排下,赤水文化馆吴馆长全程陪同小组回访学员。回访团队与赤水市文化局领导党组书记局长姚星富、副局长陈兰会面,姚局长介绍了赤水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非遗工作的开展。使回访团队感受到赤水当地政府对于非遗的重视,对于非遗传承人与设计师跨界合作意义的理解和迫切性需要。此次回访加深了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得到充分的支持。遵义政府非常支持非遗传承人学员们参加上海设计周的创意产品开发制作,也期待通过跨界合作,产生出一批符合市场需求可以实现销售的产品,使传承创新工作开展更有实际意义。在绥阳、娄山关周边几位学员对于回访给予了热情的支持。


第一站 回访竹雕技艺传承人 田雅嘉

回访团队于3月30日到达赤水,赤水市文化馆副馆长吴远伟全程陪同进行深入回访考察。当天下午回访学员田雅嘉,并参观田雅嘉与母亲卢华英的竹雕刻艺术工作室。田雅嘉作为90后的传承人,大学毕业后就致力于竹编竹雕创作,与母亲一起经营这个工作室。她介绍了工作室和创业的经历,以及目前配合政府大力开展的“赤水市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培训班”和“赤水市百名竹艺工匠兴乡计划培训”等活动,讲课传授竹编、竹雕技艺。

工作室现场展柜展品丰满,除了一部分是竹雕作品,一部分是竹篮竹篓等普通日常竹编生活用品产品,也展示了很多在地区开展竹编培训的学生作品。之后回访团队又参观了工作室背后的工厂车间,竹编原材料和竹编制作机器一应俱全,整个场地是政府给予了一定的支持,由此可见当地政府对竹艺的重视与扶持。

回访团队去到田雅嘉与母亲卢华英在赤水时尚古街“石沓沓古街”的非遗店铺。“石沓沓古街”是颇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店铺产品很丰富很多是偏向于旅游者。设计师在店铺停留一段时间,并且动手体验了竹编和竹雕的手工技艺。

第二站 回访竹编技艺传承人 金理慧

金理慧一直也有参与卢华英工作室的部分创作,他在赤水时尚古街“石沓沓古街”的店铺与田雅嘉的店铺相邻,店铺内陈列的大部分是各种款式的青瓷竹丝扣编织瓷杯品质较好。金理慧竹编手艺很巧,擅长于竹编造型模具的制作,并且愿意进行新的工艺应用和新工艺实现方法的探讨,设计师与他沟通探讨了竹编生活用品的造型款式设计,使产品年轻化的方案,开发有潜质的年轻市场等。

第三站 回访竹扇技艺传承人 马强、杜清华

竹扇传承人马强与杜清华夫妇的工作室与田雅嘉母亲的卢华英竹雕刻艺术工作室同在一个园区内。工作室陈列的是竹骨扇柄的各类扇子,古朴雅致。马强一直致力于对竹扇的改革和创新,一直苦于寻找设备以及新的创意突破口,这次的研修班让他有了很多新的灵感,在PACC的介绍下与江南地区的竹艺开发相关企业建立了联系,设计师也提出来很多中肯的意见及建议。

第四站 回访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 王明英

3月31日下午,回访学员王明英在赤水的工作基地。油纸伞工作室坐落在赤水大同古镇一个老建筑里面。在那里,有一个油纸伞工艺传习地。现场展示了很多油纸伞,扇面有绘画和单色等几种工艺。目前油纸伞的使用价值还是体现在装饰用具方面,作为空间布置道具或表演道具用品。油纸伞竹子伞骨上的编线形式感,在现场,设计师对于这块特别好奇,并观看了整个制作过程,独到的匠心呈现。

第五站 回访竹编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杨昌芹

3月31日,回访学员杨昌芹在赤水的工作基地。基地呈现的大多是竹丝扣瓷的瓷器茶具,保温杯等竹编家用物品,以及橱窗陈列的部分竹编画。随后回访团队参观了“竹编体验中心”,吴馆长介绍了赤水丰富的自然竹资源,表达了当地政府在非遗方面下的苦功以及对传承人群的大力扶持。杨昌芹介绍了竹编技艺制作过程的材料工具,包括染色竹丝等。大家在具体产品设计以及竹编表现工艺方面作了具体沟通探讨:希望产品往年轻化、实用性方面靠一些,并能从产品中体现时尚感,更加丰富活泼。

第六站 回访竹编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张景发

4月1日,在绥阳县文化馆非遗办负责人田野及其太太湛良容的陪同下回访学员张景发。在一路颠簸下终于到了“芙蓉江竹编工艺有限公司”,同时也是“绥阳县旺草镇竹编技艺传习基地”、“绥阳县旺草镇竹编技艺协会”。现场展柜陈列了张景发近几年的经典竹编作品,竹篮、手包、提篮等,具有一定的特色。

张景发为回访组现场展示了一件最近花费了几年时间手工精细编织的产品,中型床上的帐廉,全手工竹编,图案张扬但做工精细。在竹编的技能以及后续处理需求的理解方面,他都具有一定的能力,设计师与他在交谈的过程中迸发出了很多新的火花,期待后续的创作。

第七站 回访藤编技艺传承人 李兴富

4月2日上午,回访了学员李兴富在绥阳县的工作基地。工作室坐落在一条老商业街上。李兴富向回访组讲述了家族十几代手艺人对于非遗藤编技艺传承的执着理念,同时介绍了他的藤编产品,现场展示了经典的藤椅和缩小版的藤椅。李兴富手艺精良,兢兢业业地坚守着自己的这一门手艺。

第八站 回访藤编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马毅

4月2日中午,回访学员马毅在娄山关板桥乡的工作基地。马毅的工作室在政府扶持建设的一片扶贫改造建筑区域,工作室陈列的大部分是传统藤编生活用具。回访团队参观了工作基地以外的藤编工厂,主要以做编织家具为主。马毅在商业街区有一家“板桥农民工藤编展览馆”,里面陈列藤编家居床、桌、椅、休闲摇椅等产品品类比较丰富。根据马毅介绍,在板桥镇街上的路灯灯罩也是马毅工作室提供的产品,对当地的藤编起有效的带头作用,并以藤编为媒介,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回访团队历时4天,由贵州赤水出发至绥阳,再到娄山关进行参观回访,深入遵义地区主要竹编、藤编基地,了解竹编、藤编技艺非遗发展现状以及学员学习成果后期推进。通过实地走访了解竹编、藤编非遗,制定非遗研培的下一步发展方针策略,上海与遵义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上海帮扶遵义,精准扶贫谱写新曲,一直在路上。


编辑:chen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