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8   星期四   农历二月十九   
粤剧

粤剧是用粤语方言演唱的戏剧样式,常将梆子、二簧声腔等多元音乐、戏曲元素与粤方言音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粤剧的剧目内容、表演程式、服饰化妆、舞台风貌等构成元素及其多样化的实践方式都充分体现着浓厚的岭南民俗文化意蕴,是岭南文化标识以及岭南民众进行族群认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粤剧的实践范围主要分布在以中国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为主的粤方言区,以及粤方言流布的海外华人社区,是粤方言区中最具影响力和海外传播力的戏曲剧种。

2006年,粤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粤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年来,项目相关社区、群体和有关单位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推动粤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包括:出台相关政策,开展粤剧普查,加大粤剧创作扶持力度,复排一批经典剧目,打造粤剧活动品牌,成立名家工作室,增设粤剧演出场所,推进粤剧普及教育,举办粤剧研讨活动,挖掘、抢救、整理、出版了一大批粤剧文献等,进一步强化了履约意识,弘扬了粤剧艺术,有效推动了粤剧的传承、传播与发展。

2019年,粤剧亮相“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在北京世园会“广东日”活动上大放异彩,《粤剧表演艺术大全》首发式顺利举行,“2019粤戏越精彩”主题活动异彩纷呈,广东省级粤剧相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以一系列特色活动献礼粤剧申遗十周年。

在未来工作中,相关社区、群体还将集中资源,计划通过设立“广东省粤剧艺术专项资金”、成立“广东省粤剧保护指导委员会”、举办粤剧艺术节和人才培训班、召开保护和振兴粤剧座谈会和学术论坛、成立粤剧研究中心、开展抢救和修复整理老艺术家声像资料等措施,不断提升粤剧保护工作,推动粤剧事业守正创新,使粤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基本信息
类型: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类别:
表演艺术
列入时间:
2009年
申报方式:
单独申报
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

● 社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粤语流布的海外华人社区。

● 群体:广东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包括广东省文化厅、广州市文化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广州粤剧院、广州市粤剧团为代表的的粤剧表演艺术团体,粤港澳粤剧社团组织。

● 个人:以红线女为代表的的国家级、省级粤剧艺术传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清单
序号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申报地区或单位 项目保护单位
1
Ⅳ-36 粤剧 传统戏剧 2006
第一批
广东省文化厅 广东粤剧院
2
Ⅳ-36 粤剧 传统戏剧 2006
第一批
广东省广州市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
3
Ⅳ-36 粤剧 传统戏剧 2006
第一批
广东省佛山市 佛山粤剧传习所(佛山市粤剧院)
4
Ⅳ-36 粤剧 传统戏剧 2006
第一批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
5
Ⅳ-36 粤剧 传统戏剧 2006
第一批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
6
Ⅳ-36  粤剧  传统戏剧 2014
第四批
广东省吴川市 吴川市粤剧南派艺术传承中心
7
Ⅳ-36  粤剧  传统戏剧 2014
第四批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南宁市戏剧院、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保护实践总结
2009年9月,粤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东粤剧界认真履约,以弘扬粤剧艺术为己任,扎实开展粤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作,积极推动粤剧的传播与发展,成效明显。出台相关政策,为粤剧保护传承提供制度保障;开展全省粤剧普查,推进粤剧史料整理保存工作;加大粤剧创作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粤剧艺术创作机制;打造粤剧活动品牌,促进粤剧演出交流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