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风谣”――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场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七)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南部的一颗“明珠”,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十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在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他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不仅创造了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而且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三声部民歌、毛南族肥套、京族独弦琴……人们用自己的智慧与劳动,通过艺术形式勾画出一幅幅古朴淳厚的人文风俗画。
前 言
广西,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绽放着12枝绚丽的民族之花。
在追求幸福的小路上,他们以歌传情;
在追求和谐的过程中,他们以舞祈祷。
一代又一代,一村又一寨;
花开花又落,春去春又回。
历史,在循回往复中延伸;
文化,在共生共荣中升华;
化为风,化为谣,化为民族不断的根脉……
沧海桑田,且听风吟;
古风原韵,余音绕粱。
“八桂风谣”,带您走进广西、走进美丽、走进神奇……
序
【序歌】(有个地方叫歌海)
编 舞:班娜
老 者:贾晓宁 饰
演唱者:李玲 蒋剑 马定和 等
有个地方叫歌海 飞出山歌一排排
草在歌中长 花在歌中开
情从歌里出 爱从歌里来
八桂风谣春常在 歌飞千年情满怀
第一章
【出世 成长】
广西是歌的海洋,这里的人们,只要会讲话就会歌唱,因为,每个婴儿在未出生之前就把娘胎当成了学习歌唱的音乐课堂………
不管是在翠绿的群山中,还是在银色的沙滩上,孩子们或是甜蜜的酣睡,或是快乐的嬉戏。总会有歌声伴随着他们幸福健康成长……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63号 那坡壮族民歌
【项目简介】那坡壮族黑衣壮人至今仍保存着古朴完整、多姿多彩的民间歌谣,被誉为“广西民族音乐富矿”和壮族民歌的“活化石”。其代表性曲目有《虽待客》、《酒歌》、《祭祖歌》等。其中,“尼的呀”是广西那坡壮语里“好的呀”的意思,为民歌中常用的衬词。“尼的呀”山歌曲调清新明丽,艺术魅力独特,已经成为壮族音乐的标签。
编 曲:戴景强
编 舞:班娜
领唱者:罗景超(国家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农兰美
小男孩:石雨昕 饰
我在娘肚没闲过 跟着阿妈学唱歌
十月怀胎生下我 见着什么唱什么
唱了生产唱生活 唱罢哀愁唱喜乐
唱得花开一朵朵 唱得蝶舞鸟来和
京族独弦琴艺术(自治区名录项目)
【项目简介】京族是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独弦琴是京族特有的弹拨乐器,因独有一根弦而被世人习称为独弦琴。独弦琴在京族民间称匏琴,或称独弦匏琴,京族语即直呼旦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古老乐器。独弦琴的音量虽小,但它却可以在一根独弦上弹奏复杂的乐曲,其曲音清雅悦耳,娓娓动听。
编 舞:班娜
独弦琴演奏者:苏春发(自治区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演唱者:吴桂兰
舞 者:李奇良 李燕妮 谢明
壮族天琴艺术(自治区名录项目)
【项目简介】天琴是壮族三大乐器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天琴艺术在壮族音乐史、曲艺史、美术史、社会文化史以及民族宗教史等方面产生过影响,是骆越文化在曲艺方面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具有骆越文化传统独特的见证价值。
编 曲:戴景强
编 舞:班娜
舞求者:李婷
天琴演奏者:农卫恋 罗凤梅 梁彦彦 黄静静 秦荔 刘杨慧 颜春妮 林媛嫒
舞者:银艳艳 李露 何芸 等
第二章
【情爱 婚嫁】
广西是歌的海洋,姑娘找小伙,小伙找姑娘,谈情说爱,互述衷肠,不能讲话,只能歌唱。不会歌唱,娶媳妇、穿嫁妆、哼,你想都别想!姑娘出嫁了,唱首《哭嫁歌》,婉转悠扬,依依惜别,情深意长,是女儿对母亲的眷恋不舍,也是母亲送给女儿最宝贵的嫁妆……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61号 瑶族蝴蝶歌
【项目简介】富川瑶族是一个在蝴蝶歌声中谈情说爱的民族。“以歌为媒”是瑶族盛行的婚姻习俗。每月二月八会期和三月三歌节,未婚男女青年便精心打扮,成群结队的聚集在一起“坐歌堂”,唱起蝴蝶歌谈情说爱定婚姻。“蝴蝶歌”的曲调采用一主一从、一唱一和的同声二重唱形式,曲调清丽、婉转悠扬、词句优美,令人难忘。
编 舞:蒋敏丽
演唱者:叶小惠 刘艳 潘洁 贝莎莎
舞 者:李奇良 王予嘉
苗族系列坡会之芦笙踩堂
【项目简介】每年正月大苗山里各处都举办赶坡会,迎接新年到来。芦笙踩堂是其中的重要节目之一。当日,各寨队伍从四面八方涌到芦笙坪上,齐聚芦笙柱下祭祀、踩堂。小伙子组成的芦笙队吹奏芦笙,头戴银饰、身穿百褶裙的苗族姑娘围着芦笙队跳起踩堂舞,表达对丰收的喜悦和对风调雨顺的期盼。
编 曲:罗江
编 舞:蒋敏丽
演唱者:韦华斌 卢庆勇 石奎 杨小英 韦彦曲 等
舞 者:刘伟光 李亚宁 等
仫佬族民歌《月亮光光》
作 曲:戴景强
演唱者:马定和 李玲
表演者:谢明 蒋敏丽
月亮光光 照妹身上
插朵花花 扮作新娘
龙岸哥哥 有模有样
牵我手手 要做新郎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61号 壮族三声部民歌
【项目简介】壮族三声部民歌历史悠久,出现于唐代,盛行于明清时期。被誉为民族音乐”活化石”的壮族三声部民歌以其独特的演唱技巧和风格迥异的民族唱法,展示了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它的发现,推翻了西方学者有关“中国音乐没有多声部民歌”的断论。
演唱者:蓝海群 林杰成 蓝日浩
编 曲:罗江
编 舞:蒋敏丽
表演者:王予嘉 覃慧梅 朱凤立 等
瑶族长鼓舞(国家级名录项目)
【项目简介】长鼓是瑶族民间乐器之一,从古代流传下来的“长鼓”有两种,一种是体型肥硕而笨重的长鼓,称为“母鼓”,而体型细瘦、轻巧,可边敲边舞的长鼓则称为”公鼓”。
编 曲:罗江
编 舞:蒋敏丽
表演者:任善学(自治区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舞 者:刘美希 黄芬 等
第三章
【劳作 敬神】
广西是歌的海洋,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中少不了歌唱,歌声犹如春风让人们在劳作时神清气爽增添力量,歌声如同雨露滋润农作物快生快长。
壮族嘹歌
【项目简介】《嘹歌》是著名的壮族长篇古歌,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诵后,由壮族文人加工和删改,用古壮字记录并在格式上作了适当规范的歌谣集。壮族嚎歌内容和演唱形式都非常丰富,举凡当地一草一木,飞禽走兽,山水人物,民情世俗,农耕工艺,恋情婚嫁等,歌中均有包涵,被誉为壮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演唱者:陆姿妮 黄冬妮 黄德宁 黄廷高
壮族蚂(虫另)舞
【项目简介】《蚂(虫另)舞》是壮族人民在传统节日一一“蚂(虫另)节”中表演的一种民间舞蹈(蚂(虫另)是壮族人对青蛙的俗称),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或更早。古代壮族人认为,蚂(虫另)是具有某种神秘属性的神灵,它能主宰天象、雨水,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编 曲:王江阳
编 舞:黄纯军 陈智
演唱者:覃乃军 许福寿 黎玉林 等
舞 者:黄凯 吴勇志 石堰 朱君 刘美君 等
插秧舞
编 曲:王江阳
编 舞:陈智
舞 者:朱君 曹诗琪 刘美君 等
阳春三月布谷叫 唱首山歌搭个桥
哥若有心同妹好 赶紧播种育秧苗
叫声妹子奠心焦 妹的心事哥明了
再到六月蚂(虫另)叫 哥家稻谷比山高
大话莫要讲太早 哥的毛病妹知道
鸡关床头啼(提)个醒 到时奠要放空炮
妹子莫把哥看小 哥敢给妹打包票
到时我若做不到 妹就和哥来断交
瑶族猴鼓舞
【项目简介】《猴鼓舞》在广西瑶族布努瑶地区流传。布努支系的瑶族人民,每逢达努节(又称瑶年或祖娘节),便要举行三天盛大的民族节日。猴鼓舞就是在节日中表演的舞蹈之一。舞者多少不限,都化装成猴子,分别敲击猴鼓、小锣、小钹,或手执金箍棒、芭蕉扇等各种道具,模拟猴子各种动作,十分诙谐有趣。
编 舞:陈智
表演者:蒙胜文 兰吉锋 兰成科 兰吉青 兰妮等
第四章
【归天 再生】
广西是歌的海洋,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人们会为亲人朋友祈祷歌唱,祝他平安健康。当一个人走到生命的尽头,亲人和朋友会为他真诚地歌唱,愿他早日升入天堂……
一个旧的生命逝去,意味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人类就是如此走来,走出光明、走出希望……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自治区级名录项目)
【项目简介】三千多年前,壮族先民就在凌云这片土地上刀耕火种、繁衍生息。疾病和天灾也经常夺去人们的生命。妇女们为寄托哀思、缓解悲痛、避免灾难、抒发理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七十二巫调音乐。七十二巫调音乐各调所表达的内容不同,有的优美柔和,有的激愤昂扬,有的悲切痛心……
演唱者:黄兰芬
助演者:朱山 黄梅水 等
毛南族肥套(国家级名录项目)
【项目简介】“肥套”是毛南族还愿等活动的总称,毛南族“肥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傩歌、傩舞、傩戏、傩乐、傩故事(口头传说)、傩面具雕刻等几大类。“肥套”既是毛南族发展的历史见证,同时也彰显了这个民族的神秘与智慧。
编 曲:王江阳
编 舞:韦浙雍 陈智
表演者:谭三岗(自治区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助演者:韦浙雍 郭江 龙光辉 等
侗族大歌
【项目简介】侗族大歌历史久远,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早在宋代就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侗族大歌最显著的特点。它可以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混声大歌等7个类型。其内容主要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
编 舞:陈智
领唱者:吴永明
演唱者:吴探花 吴雪梅 吴柳英 等
小男孩:石雨听 饰
唱支蝉歌给你听 五月蝉歌最动人
唱得青山绿水动 唱得人间好太平
蝉儿用歌对话 阿妹将歌来传情
唱得天地人不老 唱得四季总是春
壮族铜鼓习俗
【项目简介】壮族铜鼓舞是壮族铜鼓习俗最古老的舞种之一。该舞以铜鼓伴奏,鼓声浑厚雄壮,鼓点变化多端,舞者动作古朴粗犷,气势磅礴,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击乐设计:刘干平
编 舞:黄纯军 陈智
舞 者:赵迪 王朔 王蘅 谢宁 等
壮族会鼓(自治区级名录项目)
【项目简介】马山县壮族会鼓始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两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最初的功能为驱鬼镇妖,外袭警报,祈求吉祥,最后逐渐演变形成壮族民间一种娱乐活动而流传至今。
演奏者:王政勤
助演者:谭行 朱君 李冰 等
田林瑶族铜鼓舞
【项目简介】田林瑶族铜鼓舞形成于清雍正年间。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二月初二瑶族同胞都要跳铜鼓舞,以纪念先人,欢庆节日,祈求健康长寿、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田林瑶族铜鼓舞先跳《圆圈舞》,依次跳《迎春舞》、《扁担舞》。每段舞蹈都各具风格,舞姿优美,趣味无穷,赏心悦目。
击乐设计:刘干平
编 舞:黄纯军 陈智
表演者:刘茵 吴思 曹诗琪 等
尾 声
【祈福】(有个地方叫歌海)
编 曲:王江阳
编 舞:班娜
老 人:贾晓宁 饰
演唱者:李玲 蒋剑 马定和 等
有个地方叫歌海 飞出山歌一排排
草在歌中长 花在歌中开
情从歌里出 爱从歌里来
花开四季春常在 歌飞千年情满怀
(来源:www.ihchina.cn)
(编辑/摄影:韩斌 杜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