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16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九   
长北:晚明江苏手工技艺名家流派及其影响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号 作者:长北 创建时间: 2021.07.12 14:25:00

【摘要】江苏手工技艺和民间艺术种类丰富多样,历史悠长。以织绣、陶瓷、家具、漆器、文玩、金玉、雕版印刷为例,一方面梳理了晚明时期这些技艺门类代表性的名家流派和特点,另一方面分析了这些传统技艺全面领先的区域文化背景和社会时局。晚明时期,江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高潮,其时及后,江苏作为全国瞩目的文化高地,多样态的手工技艺尤其领先、繁盛,这与江苏文人士子和工匠基于生命自由理想下的创造精神密不可分。

【关键词】江苏;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家;文人

引言

2006年,《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公布了518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手工技艺类138项,占非遗项目总数的1/4以上。2007年,江苏省政府公布了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国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26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众多手工技艺和民间美术种类,江苏手工技艺和民间艺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受到有关部门和媒体的空前重视。其实,江苏手工技艺文化土壤历来丰沃。

自商末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因让位“奔荆蛮,自号句吴”①以来,太湖流域便走上了文明的道路。东周时,这里拉开了吴越争霸的大幕:春秋时以吴国居胜,战国时越国取代吴国,雄踞于江南约百年而为楚国击败。两汉,江苏地望南北各为刘姓宗室王势力范围,宗室国中强者能与朝廷争胜。西晋永嘉南渡,推动江苏经济文化走上了繁荣昌明的道路。东晋继东吴于建康(治今南京市)建都,历经宋、齐、梁、陈四朝,六朝疆域内,经济全面繁荣,文化全面领先。隋代,大运河通航,中国的政治中心虽然还在中原,经济中心却转移到了江南。安史之乱使北方士族再度南迁,也使江苏文化一步一步具备了融会南北的性格。唐五代至北宋,江苏成为皇室用品的专门供给区域。南宋,都城南迁使以江、浙为中心的江南经济更趋繁荣,手工技艺成为全国翘楚。元代后期,文化中心复归江南。明代,永乐皇帝以应天(治今南京市)为都城,十九年(1421)才迁都北上,因此,明初三朝手工技艺的成就主要在南京及其周边取得。明都北迁以后,南京作为留都,政治中心的地位不复存在,手工业和商业却更为迅猛地发展起来。明中晚期,以南京为中心的江苏,经济极度繁荣,士大夫文化蔚成体系,加之江苏人喜变求新,江苏手工技艺奇巧,花式百端,其中不小的部分背离了生活日用品的用途而装饰化、陈设化、纯艺术化。清代,康熙、乾隆各六次南巡,使江苏文化高潮又胜明代,苏州、扬州、江宁工匠常年为清廷制造御用物品,“苏州工”“扬州工”名动京城。近代,上海一跃成为远东国际化的大商港。倚靠上海出口的提携,江苏手工艺品在国外博览会上频频亮相,为中国手工艺术赢得了世界声誉。

一、晚明江苏手工技艺名家流派

明代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全国工艺活动都以南京为中心,江苏手工技艺坐拥宋元以来全国手工技艺之冠。朱棣迁都之时,江苏经济、文化包括民营手工业已经形成了极为良好的发展态势,江苏人的富有和聪慧,使江苏文化表现出求新逐异的性格,江苏文人艺术自成品类繁多的精深体系,苏州、南京、扬州成为中国书画、戏剧、建筑、园林、家具、漆器、织锦、画绣、玉器、紫砂陶、品鉴、收藏等文化荟萃的地区。从某种意义说,明代艺术为后人引为范式的,是以江南审美为主导的手工技艺,特别是明中晚期江苏手工技艺而不是书画,以至西方人认为“装饰艺术才是明朝艺术最大的特长”②。嘉靖初王世贞记:“今吾吴中陆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朱碧山之治银,赵良璧之治锡,马勋治扇,周治治商嵌,及歙吕爱山治金,王小溪治玛瑙,蒋抱云治铜,皆比常价再倍,而其人至有与缙绅坐者。近闻此好流入宫掖,其势尚未已也。”③陆子刚(又名陆子冈)是嘉靖至万历时琢玉名工,有记为“子冈”;鲍天成系吴县人,擅雕犀角杯、香盒、扇坠、簪钮等小品;朱碧山系元代著名银工;赵良璧系明代治锡名工;马勋系宣德、弘治间苏州制扇名工。可见,苏州工匠尤其擅名。晚明苏州手工技艺领时髦风气之先并且推衍全国。王士性记:“姑苏人聪慧好古……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④以至“一概稀奇鲜见,动称‘苏意’而极力效法”⑤。而苏州时风又在不断变化,以致钱塘人张岱不得不叹息:“苏人常笑吾浙人为‘赶不着’,诚哉其赶不着也!”⑥

(一)两锦一绣

明代宫廷衣履主要依靠江南供给。“明制,两京(南京、北京)织染,内外皆置局。内局以应上供,外局以备公用。南京有神帛堂、供应机房,苏、杭等府亦各有织染局……天顺四年(1460)遣中官往苏、松、杭、嘉、湖五府,于常额外,增造彩缎七千匹。”⑦也就是说,北京、南京各设内外织染局,以应御用和宫廷外用。万历时张瀚记:“余尝总览市利,大都东南之利莫大于罗、绮、绢、纻,而三吴为最。”⑧说的是南京之外,民用织物以苏州为最。

明代南京上供织物的名品是云锦。其中,“妆花”色彩最华美,织造工艺也最复杂:拽花工坐在花楼上,手拽“花本”提起经线,图案由花本决定,花楼下织手用小纬管将彩纬抛入拽花工提起的经线之中,纬线颜色由织手灵活搭配,用色在四到十八种,相邻两个单位花纹配色往往变化。因为短梭抛彩纬不断换色,艺人称“挖花盘织”,一天只能织入数百根纬丝,长不过几寸。妆花如织于缎地称“妆花缎”,织于罗地称“妆花罗”,织于纱地称“妆花纱”,织于金线地称“金宝地”。“妆花织成”指按龙衣、蟒袍等正身、袖子、衣领、衣襟等的位置和大小,在精确部位织出龙纹等,剪裁成衣,既不剩一点有花的碎锦,龙纹也绝无偏移或是残缺。一件“妆花织成”的云锦匹料,从图案设计到挑花结本、上机织造,往往经年才能完工⑨。

明代苏州上供织物的名品则是宋锦。两者主要区别在于:云锦多缎纹地,经线一色,纬向以金银线和彩线挖花盘织,背面多有抛线;宋锦为斜纹地,经纬显花,背面没有抛线,用真丝多而用金线少,花色比较古雅(图1)。

from clipboard

▲ 图1 明代真金盘四季花卉宋式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画绣”率先出现在“吴门画派”的诞生地苏州。万历年间,进士顾名世住上海露香园,其子顾会海之妾缪氏刺绣以绣轴见长,分丝如发,绣针若毫,参以画笔,点染成文,世称“露香园顾绣”。顾绣为画坛领袖董其昌激赏,“顾太学(名世)家有‘针圣’,绣此《八骏图》,虽子昂用笔不能辨,亦当代一绝”⑩,从此,文人群起吹捧。晚明苏州画绣直接影响了清代苏绣风格的形成。

(二)紫砂茗壶

弘治、正德年间,宜兴九里山金沙寺僧常与缸瓮匠户来往,于寺庙功课之余,选细泥烧造圆形大壶,其上以指脶纹为标识,窑户竞相仿效。宜兴籍四川参政吴颐山入仕之前,曾寓居金沙寺读书,随侍家童供春(亦有记为“龚春”)见寺僧抟泥为壶,于是改进工具,用泥条盘筑、泥片镶接、木模或泥模镶接加手工捏塑等法创制壶式。已知正德紫砂壶,仅香港博物馆藏“六瓣圆囊壶”一把。

供春之后,有砂壶四名家:董翰、赵良、袁锡、时鹤。明代人熊飞《以陈壶、徐壶烹洞山界片歌》道:“景陵铜鼎半百清,荆溪瓦注十千余。”就是说,花50元可以买到景陵铜铫,花1万多元才能买到荆溪产的紫砂壶。嘉靖年间,时鹤之子时大彬声名广传,弟子李仲芳、徐友泉皆为砂壶大家。明末清初,紫砂名家项圣思兼得摹形象生与书法篆刻功力,所制“紫砂陶桃形杯”,外壁镌唐诗“阆苑花前是醉乡,拈翻王母九霞觞”等⑪,藏于南京博物院(图2)。

from clipboard

▲ 图2 明末清初紫砂陶桃形杯(项圣思制,长北拍摄于南京博物院)

(三)苏式家具

郑和下西洋以后,南洋硬木源源不断进入中国,为苏式家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良质材;宋代以来小木作工艺的成熟,又为苏式家具提供了足够的技术铺垫。晚明苏州人王锜记:“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即物有雕镂,亦皆尚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尤之。此亦嘉、隆、万三朝为盛。”⑫江南文人的审美,决定了明代苏式家具简练精致、含蓄优雅的审美特征,其天然美丽的质材、简洁凝练的造型、空灵变化的空间、流畅委婉的线形以及精湛细致的工艺,达到了科学、人文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因此成为中外家具设计史上的典范。上海博物馆集中收藏有王世襄等捐赠的明代苏式家具,陈梦家先生捐赠与湖州博物馆明代苏式家具多件,其中的明代“黄花梨南官帽椅”,直弯有度,造型隽美洗练,空间分割优美;另外,明代苏式“黄花梨画案”也是绝佳作品。

(四)髹饰工艺

永乐元年(1403)、四年(1406)、五年(1407),皇帝将剔红等漆器共两百余件赠送日本。永乐初尚不遑制造这么多漆器,永乐赠送日本的漆器,主要是洪武时期在江苏制造的。永乐在位二十二年,十九年(1421)才迁都,迁都之初百事待举,尚不遑分心玩赏漆器,因此,永乐款官造漆器的产地其实是江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宣德款剔红多是永乐款剔红改刻。可以说,元后期及永宣剔红的成就,主要是江苏工匠创造的。赖元后期嘉兴西塘剔红、戗金工艺及明前期宫廷作坊的技艺铺垫,晚明漆器名工集中在江南而以江苏尤多,漆器从官用、寺庙供养、富家使用转向文人赏玩。晚明吴人周柱制镶嵌漆器、晚明吴人蒋姓名回回仿日本漆器、晚明吴人江千里制螺钿漆器等,为文人所竞相赞誉。

晚明江苏髹饰工艺举其要者如:周柱制百宝嵌,有嵌于硬木、嵌于漆器两种,当时人称“周制”。周柱制作的百宝嵌被称为“吴中绝技”,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话》记:“周柱治镶嵌……名闻朝野,信今传后无疑也。”⑬有“周柱”名款的百宝嵌作品,目前所知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紫檀木百宝嵌圆砚盒”一件。江千里制螺钿加金银片漆器,嘉庆《扬州府志》赞为:“杯盘处处江秋水,卷轴家家查二瞻。”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江千里款识的薄螺钿漆器二十余件,扬州博物馆藏镌“千里”款薄螺钿漆器4件(图3)、未镌江千里款的薄螺钿漆器17件,苏州博物馆藏镌“江千里”款薄螺钿漆器2件、未镌江千里款薄螺钿漆器4件,上海博物馆、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文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韩国北村美术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各有收藏。

from clipboard

▲ 图3 明代“千里”款薄螺钿漆盘(扬州博物馆藏,长北拍摄)

明清人称日本漆器为“洋漆”。清宫贡档显示,南京、苏州、扬州、福州各制造仿洋漆漆器进贡,从雍正至嘉庆朝,百余年间未曾间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洋漆漆器2400多件、仿洋漆漆器1600多件,数量之多,仅次于雕漆漆器。宫中洋漆库藏很大部分在于前朝积累,从晚明江苏人文震亨、浙江人高濂目击日本漆器即可见,洋漆漆器已经大量进入江南。

(五)雅好文玩

明中期以降,江南文房用具和小品雕刻花样奇巧,制作精致,名工辈出,“文玩”成为江南手工艺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文玩完全没有宗教、礼仪工艺品的神秘意味,成为江南文人温文气质的物化。

正德至嘉靖年间,嘉定人朱鹤号“松邻”,雕竹笔筒高浮雕、镂雕达五六层;其子朱缨号“小松”、其孙朱稚征号“三松”,各以善画之手刻竹,赋天然质材以文人趣味。万历年间,金陵濮澄字“仲谦”,别创略事刮磨、浅刻草草的竹刻流派,“勾勒数刀,价以两计”⑮,人称“金陵派”。濮仲谦又巧用竹之根节略事刀斧而成深雕效果。明末,江阴人张希黄创留青阳文浅刻法,作品稍事刻磨,借竹筠与竹肌质、色的变化模仿书画,有效地避免了匠气,突出了画意。

明初,折扇从朝鲜传入江南,旋即为江南文人热捧,扇面书画攀比名家,扇骨更要百般奇巧,水磨扇骨配之以玉、牙、琥珀、犀角扇坠,苏州女红绣为扇袋,苏州红木工打制扇箱。小小折扇,成为笥内秘藏或袖珍展示的综合工艺品。此风以金陵、苏州、扬州为最盛。成化年间,“吴门画派”书画进入了苏州折扇扇面,不仅使苏州折扇身价攀升,同时成就了扇面这一新的书画形式。

江南文人对小型器玩的收藏与癖好,使竹、牙、玉、犀类小型雕刻流行在江南,外观必求小巧莹滑,打磨精到,文人置于掌中摩挲,称“暖手”。晚明人高濂记:“鲍天成、朱小松、王百户、朱浒崖、袁友竹、朱龙川、方古林辈,皆能雕琢犀象、香料、紫檀图匣、香盒、扇坠、簪钮之类,种种奇巧,迥迈前人。”⑯鲍天成制“犀角蟠螭纹执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天启间魏学洢《核舟记》详细描述了常熟人王毅(字“叔远”)雕刻的“东坡游赤壁核舟”,能在区区桃核上镂雕出东坡夜游赤壁,人物各具情态,舟背刻款“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并刻“初平山人”小印。社会风气转向爱重扇坠、簪钮之类小品雕刻,其深层原因是士大夫不能修齐治平,转而关注小情小趣,心目中重构了大与小之间的意义等级。

(六)雕版印刷

明中叶以降,通俗文学流行,小说、话本、拟话本、小品文等需要插图,科技、医学书籍等需要插图,加之书画普及到了江南富裕的城市平民家庭,职业画家设帐课徒需要印制画谱,唐寅、文徵明、董其昌、李流芳等江苏籍画家各自私刻画谱进行自我宣传,更有印刷木版图画的墨谱、笺纸与市民消闲的酒牌(即“叶子”)等,于是,雕版印刷空前兴盛了起来,江南一带书坊林立,形成了金陵、苏州、扬州以及安徽徽州、浙江武林与吴兴等不同的雕版印刷流派。

万历年间,安徽休宁人胡正言客居金陵,与画家、刻工、印工合作,首创“饾版”之法,将承印材料改为生宣纸,将印刷方法改为湿版湿纸,一版多色,分版设色,套印出《十竹斋书画谱》四册,凡书画、墨华、果谱、翎毛、兰谱、竹谱、梅谱、石谱八卷160幅,梅谱有早梅、雪梅、月梅、烟梅、风梅、枯梅、老梅、墨梅、疏梅、落梅等20种,竹谱有写竿、写节、定枝、写叶各种图式,一图一诗,每谱前有序,兰谱、竹谱前又有《起手执笔式》等图解⑰。天启间,金陵吴发祥用“拱花”法印出拱花水墨加彩《萝轩变古笺谱》178幅,写形工致,雅丽精美(图4),为现存彩色笺谱中最早的刻本⑱。崇祯年间,胡正言定居南京,以自创之“饾版”法加之以吴发祥“拱花”法,套印出《十竹斋笺谱》初集凡四卷,笔法简略,敷色淡冶,意趣超然,隽雅精细,花筋叶脉有浮雕感,逼真地再现了国画的皴、渍等笔墨趣味,开创了世界彩色套印的新纪元。郑振铎《中国版画史图录》评价,“《笺谱》诸画,纤巧玲珑,别是一格。以设色凸版压印花瓣脉纹、鼎彝图案与乎桥头水波、山间云痕,尤为胡氏之创作。人物则潇洒出尘,水木则澹淡清华,蛱蝶则花彩斑斓,欲飞欲止,博古清玩则典雅清新,若浮出纸面”⑲。郑振铎先生激赏晚明江南雕版线刻画,赞扬万历时代是“光芒万丈的万历时代”⑳。

from clipboard

▲ 图4 明代拱花《萝轩变古笺谱》(吴发祥,出自《中国美术全集》)

(七)精巧金工

明初江苏金工的成就主要在宫廷金工。南京牛首山明初弘觉寺地宫出土“鎏金喇嘛塔”,作为国宝级文物藏于江宁博物馆;明初“青铜铸天文仪器”,集中表现出明代科技水平和金工铸造成就,其精巧的构思、精美的纹饰,使之同时成为明代大型青铜艺术品,藏于紫金山天文台。如果说北方金银细工擅长花丝镶嵌,明代江南,金银细工多镶玉嵌宝。江宁将军山沐英家族墓出土“镶红宝石金冠”重173.1克,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藏于江宁博物馆。

“宣德炉”专指明代宣德年间创制的小型玩赏性铜炉。嘉靖、万历时,江南大量仿铸宣德炉,区别于京师“北铸”,金陵仿铸称“南铸”,苏州仿铸称“苏铸”。晚明江苏金工的成就,更在金银细工首饰。江阴明代邹令人墓、长泾明代墓葬各出土纯金首饰、金镶宝首饰数十件,藏于江阴博物馆;吴县五峰山出土明代“玉叶金蝉簪首”,金蝉玉叶活灵活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常州和平新村明墓出土“金蛙镶玛瑙荷叶银簪”,金蛙写实,荷叶玲珑兼得浑厚,金盘银簪,极具审美价值,藏于常州博物馆。嘉兴名工张鸣岐制铜手炉为文人热捧,“张炉”名闻遐迩。镇江博物馆藏明代铜手炉,该馆标为张鸣岐手制。

(八)琢玉苏工

明初江南玉器,以宫廷、达官、显贵为主要消费对象。南京明初东胜侯汪兴祖墓出土和田白玉带版14块,7块葵形玉带版透雕云龙纹,7块半葵形玉带版透雕翔云纹,成套完整更兼玉质温润,透雕顶撞工艺娴熟高超,地子顶撞干净,主体纹饰凸起于地子,浑厚生动而无枯槁之弊,藏于南京市博物馆。明中期,江南玉器从贵族垄断走向市民,走向文人,走向市场,玉器审美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晚明江南文人出于赏古、玩古的精神需求,请工匠定制玉器,以至晚明人评:“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㉑苏州琢玉作坊集中在专诸巷。万历年间,太仓人陆子刚(有记为“子冈”)用减地阳文、镂空磨洗等技法制仿古玉器和玉盒、花插、茶具等,精巧圆活,擅用俏色,深得文人爱重,“‘子冈’款茶晶花插”(图5)将深色茶晶琢为梅桩,白俏色茶晶琢为梅花,与浮雕诗句相映生发。

二、晚明江苏手工技艺全面领先的文化背景及深远影响

晚明江苏手工技艺全面领先,是以南宋、元后期至明前期江南手工技艺的全面领先为铺垫的。晚明,国祚衰微,反倒促成浪漫主义思潮风起云涌,“公安派”三袁、汤显祖及屠隆、张岱等代表人物集中活动在江南,江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高潮。

第一是学术方面,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李时珍等的著作如星汉灿烂。第二是文学方面,《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江苏人,“三言”的作者冯梦龙是苏州人,“二拍”的作者凌蒙初是浙江湖州人,《水浒传》的点评者金圣叹和《三国演义》的点评者毛宗岗是苏州人,晚明江南小品文以擅写人性脍炙人口。第三是书画方面,继吴门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四家以后,松江华亭人董其昌声名更高,山阴人徐渭如平地一声惊雷,还有以祝允明为首的书家、以何震为首的印家等。第四是戏曲方面,被称为“百戏之祖”的昆曲诞生在江苏。第五是建筑方面,苏州有“香山帮”大师剻祥,吴江有园林大师计成。

在江苏文人的直接指导和参与之下,手工艺人的创造思维从明初极权的管辖中解放了出来,江苏手工作坊瞄准文人需求创作手工艺品,追新逐异以迎合文人心理,加之江苏工匠身受江南文化氛围的濡染,以标榜个性为时髦,有的工匠能诗擅画,江苏手工技艺一跃领先于北方之上,许多技艺至今无法超越。而江苏手工艺人的真正扬名,起因在于士大夫与手工艺人的互动,文人的品鉴、收藏、吹捧和记录使江苏手工技艺声名日高,工匠甚至“名闻朝野”“知名海内”,亦使晚明江苏手工技艺在全国独领风骚。正如清初王士禛《池北偶谈》记:“近日一技之长,如雕竹则濮仲谦,螺甸(钿)则姜千里,嘉兴铜炉则张鸣岐,宜兴泥壶则时大彬,浮梁流霞盏则昊十九,江宁扇则伊莘野、仰侍川,装潢书画则庄希叔,皆知名海内。如陶南村所记朱碧山制银器之类。所谓虽小道必有可观者欤?”㉒王士禛记录的手工艺名匠之中,濮仲谦是明代“金陵派”竹雕名匠,姜千里(即“江千里”)是晚明扬州嵌螺钿漆器名匠,宜兴时大彬擅制壶。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话》记:“陆子刚治玉、鲍天成治犀、朱碧山治银、濮仲谦治竹又嘉兴王二漆竹、苏州姜华雨莓菉竹、赵良璧黄元占归懋德治锡、李昭(一作荷叶李)马勋治扇,周柱治镶嵌、吕爱山治金玉、小溪治玛瑙、蒋抱云王吉治铜、雷文张越治琴、范昌白治三弦子、扬茂张成治漆器、江千里治嵌漆、胡四治铜炉、谈氏笺、顾氏绣、张氏炉、洪氏漆、生春阳烛又文衡山非方扇小书及近时吴兴薛晋侯铜镜、曹素功治墨、吴穆古展刻字、顾青娘王幼君治砚、张玉贤火笔竹器,皆名闻朝野,信今传后无疑也。”㉓以上所述皆为颇具名气的手艺人。更甚,中国古代最有价值的工艺论著《天工开物》、园林专著《园冶》、漆艺专著《髹饰录》等,集中诞生在晚明江南;品评手工艺品的著作,如《格古要论》《阳羡茗壶系》《长物志》《燕闲清赏笺》《欣赏编》《骨董十三说》等,也扎堆出现在江南。

晚明江苏士子接续了魏晋士子的玄心、洞见和妙赏、深情(冯友兰语)㉔。其基于生命自由理想下的创造精神和审美理想,在文物里、在典籍里、在活态的手工技艺里熠熠闪光。这是中华文化中极为稀有、超前的元素。清代江苏手工技艺,基本是晚明江苏手工技艺的延续,以至清代江苏手工技艺常常打出“仿明”旗号。甚至现代江苏手工技艺基本也是晚明江苏手工技艺的延续,以至现代江苏手工艺品甚至现代上海、山西等地手工艺品上,常可见“仿子冈”“仿千里”标识。晚明江苏士子既雅致,又亲近工匠有烟火气息的生活,令世界人士艳羡。2000年,美国《时代杂志》记者访问英国历史学家史景迁最希望活在人类历史的哪个时空,他的答案是:中国晚明的江南㉕。

如今,江苏不可移动古迹、可移动文物和传世文物,为研究者提供了江南文化的丰富物证。如:南京博物院作为中国第二大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四十二万余件,集江苏古代文物精华之大成,其中,国宝级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总数在200件以上。南京市博物馆作为南京市第一大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十余万件。镇江市博物馆藏品以吴国青铜器最具特色,六朝青瓷、唐宋元金器、宋丝织、明清书画等各有千秋。苏州博物馆以北宋二塔所出、明代吴门画家绘画、明清苏工工艺品享名;扬州博物馆则以汉墓出土漆器与明清八刻、清代扬州八怪作品取胜;徐州博物馆藏汉画像石与汉王陵出土文物数量极丰;常州博物馆藏文物三万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件、国家一级文物51件,尤以区内出土良渚玉器、宋元漆器压阵;无锡鸿山遗址博物馆遗址瓷器堆积层令人震撼;常熟博物馆藏玉器数量既多,时间跨度又长,“虞山派”书画专馆陈列自成特色。其他如:无锡博物院藏品特色在于钱裕墓出土文物、紫砂器、泥人与近现代书画,武进博物馆藏品特色在于良渚文化玉器与土墩墓陶瓷器,江阴博物馆藏品特色在于宋元明金器,句容土墩博物馆藏品特色在于各土墩墓出土的陶瓷器,江宁博物馆以三国青瓷、明代沐英墓出土金器自成特色㉖。它们共同见证了辉煌灿烂的江苏手工技艺及其背后的灿烂文化。

今天人们若即物谈物,就失去了深入研究江苏晚明器物文化的意义。人们理当穿越江南晚明,透过手工技艺,透过器物文化,追寻其中的精神并且接通当代。江苏士子和工匠们基于生命自由理想下的创造精神,将彪炳千秋,光耀万代。


作者简介:长北,本名张燕,东南大学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工艺史论、漆艺史论、艺术史论。

编辑: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