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11-10   星期日   农历十月初十    立冬 立冬
为传统节日找寻“回家”的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戚永哲 创建时间: 2017.04.20 15:12:04

  【核心提示】在那些节日仪式和节日风俗中,凝聚着一些基本的主流价值观和理念,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与意义,在维护社会伦理、社会秩序,以及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节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以活态方式延传至今,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的回归将为进一步弘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百姓生活,并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理性认识“洋节”和传统节日

  当今社会,为什么要以立法形式保护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节日?为什么部分传统节日被确定为法定假日举国同庆呢?首先是因为它有价值,其次是因为它曾经受冷落,现在面临濒危。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文化的侵袭,传统节日正在逐渐丧失魅力,尽管国家把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调整为法定假日,但法定假日能否成为传统节日的“救命稻草”,值得思量。近些年,传统节日的商业味道渐浓,但节日文化的内涵却越来越枯萎,人们参与的热情还是不高。而相反,一些舶来的“洋节”却是越来越红火,特别是都市里的青年人参与圣诞节、情人节乃至万圣节的热情,更是凸显出传统节日的冷清。

  “洋节”在国内的持续升温,不仅是出于全球背景下,文化的交叉,传统文化魅力减弱,更主要的是由强势文化的主导地位所决定的,是我们缺乏较强的文化心理支撑和历史归属感的自然反应。这是个认识的问题,是传统文化自信与自觉的问题。当代人亟须在传统节日里找寻传统文化的自信,要实事求是地认识我们受之于历代祖先的文化自觉。

  传统节日是人们认为一段时间内重要的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日子,是承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时间、空间节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流失,看似无伤大雅,实际上却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因为任何一个传统节日,都是历史和文明的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些节日仪式和节日风俗中,凝聚着一些基本的主流价值观和理念,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与意义,在维护社会伦理、社会秩序,以及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的传统节日已经和其他的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濒危,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传统节日还剩下什么,其所承载的服饰、传统美术、传统工艺、传统仪式礼仪等文化内涵以及当下社会的文化功能与意义是否在日渐枯萎。如果说这种变迁是常态的,顺乎文化发展规律的,那无可厚非,怕的就是受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以及西方文化的恶意渗透,使得传统因素全无,用“洋文化”取代传统文化,这是传统节日的悲哀,更是传统文化的悲哀。

  传统节日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正是我国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所呈现出的现代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问题。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变革过程,对于我国来讲是一个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工业化、信息化转化的过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个过程是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以及老祖宗留给我们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面对现代化时或是抗拒或是融合。一个民族,尤其在面对现代化的时候,必须要有文化自觉,文化自觉就是重新寻找文化定位,找到遗失的自我。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不战而胜》中的那句话,我们不得不深思,“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时,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所以我们不得不重视传统,传统节日不能不在顺应时代的前提下寻求理性的回归了。

  理性回归传统 有效保护文化遗产

  以鞍山地区为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种类众多,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别。岫岩满族剪纸、岫岩皮影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鞍山评书、千山寺庙音乐、海城喇叭戏、海城高跷、岫岩玉雕、岫岩满族刺绣、苏氏正骨、海城民间鼓乐等十余项入选国家级名录。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应当成为鞍山地区传承节日文化的重要内容。节日只有过得有特色,才有味道,才值得回味。传统节日是饮食文化的重要平台,是展示民间艺术的重要窗口,是传承传统美术工艺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地方经济的绝佳良机。

  传统节日要想在现代社会找到合适的定位,寻找“回家”的路,必须科学地认识理解,并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传统节日保护的实质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不能完全背离自身的生存土壤与空间而独立生存发展。现代化也不可以完全地破坏或打破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与空间,而是应该在传统中培育新的土壤与环境。保护与健全传统节日的文化生态极为重要。

  笔者认为,当本土文化的强势地位得以确立,我们的心态自然就会渐渐增强,就会认同我们自己的传统和历史,传统节日就会让我们自豪,就会自觉地将其保护和传承下去。

  1.政府应高度重视与正确引导。很多传统节日已经列入国家法定假日,我们应该心怀敬畏地看待传统节日,因为传统节日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任何一个传统节日,都是历史和文明的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些节日仪式和节日风俗之中,凝聚着一些基本的主流价值观和理念,它们在维护社会伦理、社会秩序,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深入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对年轻人。要在社会上培育良好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让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在年轻人中培育土壤。今天,如果我们年轻人都不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该如何过,都不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内涵,那我们即使拥有再强大的经济实力,也会被外来文化侵袭。

  3.传媒积极参与,系统宣传、普及民俗文化,特别是节日里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表演艺术、传统手工技艺等。因为传统节日是这些民俗文化展示、展演的重要载体与平台,这些也是传统节日重要的内涵。传统节日之所以逐渐被人们淡忘,关键的原因是,这些节日原本的符号体系、节日习俗,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期待及内心需求。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些节日似乎已经丧失了传承的必要。这种意识需要扭转,应积极引导将现代元素理性地融入传统节日,以满足现代人的文化需求与精神渴望。

  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的发展要想生生不息,首先必须充分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失去了文化传统,意味着民族的发展失去了文化根基。我们要敬畏传统,尊重传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新时代的朝气,呼唤、迎接传统节日的理性回归,传承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有一天,西方人像我们一样,过我们的春节、端午、中秋。我们的传统文化应该有这样的自信。(作者单位:鞍山市艺术创作研究所)

编辑:飞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