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傩舞(萍乡耍傩神)
项目序号:110
项目编号:Ⅲ-7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舞蹈
所属地区:江西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萍乡市
保护单位:萍乡市文化馆

萍乡耍傩神是流布于江西省萍乡市的传统傩舞,是一种戴面具的舞蹈。傩,即“驱鬼疫之祭”,本是一种原始宗教仪式,赣傩在中国傩文化中影响巨大。萍乡地处赣西,与湘东醴陵、浏阳两地接壤,春秋时期属于吴国,战国时期属于楚国,自古就有“吴楚咽喉”之称。史载“楚人好巫”,古属楚地的萍乡在历史上巫傩盛行,流传着“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的说法,为萍乡耍傩神的传承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

萍乡耍傩神是傩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唐、葛、周三位将军为主神,以“驱疫逐鬼”为手段,配合手舞足蹈的动作组合,表现所戴面具的角色形象,实现祈福纳吉的目的。每具傩面都由“处士”依照祖传脸谱(神谱)雕刻而成,并通过举行相关仪式,赋予面具生命感。萍乡耍傩神的舞蹈动作风格独特,各具特色。它的步法和布阵,严格按照傩事活动程序进行。其步法在“巫舞”和“禹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以东、西、南、北、中为方向,以贴身舞动、小旋步交替为特点。其布阵以子午回龙、太极回龙、八卦回龙等为中枢,生发出“一字长蛇阵”“龙门阵”“八卦阵”“麻雀阵”等阵法。“花旋绕着自身转,道具贴身步轻盈;躬身换位亮面壳,摇摆上身脚要稳;双手胸前膝前舞,脚迈半步两膝平;强拍立劲弱拍踩,横斜角面穿插行。”这是萍乡耍傩神技巧的真实写照。

萍乡耍傩神节目繁多,目前有23折保留节目。每折都包括跳、仰、踩、翻、转、旋、摇、摆8项动作。其鼓点花样百出,一场傩舞下来,要打击20多个曲牌。耍傩神表演中使用的傩兵器包括剑、斧、刀、锤、锏等,融戏剧、舞蹈、武术表演动作为一体,粗犷彪悍、风趣诙谐,动作秩序严谨、气势恢宏、幅度舒展,造型感强。

萍乡的傩事活动始于商周时期,到明清时期仍然兴盛,萍乡耍傩神在这种文化熏陶下,依靠师徒和群体传承延续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萍乡耍傩神实现了从巫术向艺术、娱神向娱人、神学向美学的转变,成为萍乡民众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

萍乡耍傩神是傩文化和古代传统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傩祭仪式,风格独特,所使用的傩面具是纹饰美、色彩美、象征性和世俗性的结合,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它寓教于乐,劝诫人们爱国爱家、尊老爱幼,体现了中华民族知恩报恩、重德重孝的优良传统,具有较高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姓名
肖亦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舞蹈
项目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萍乡耍傩神)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萍乡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跳五猖)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郎溪县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浦南古傩)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漳州市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永靖七月跳会)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永靖县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文县池哥昼)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文县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湛江傩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邵武傩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邵武市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祁门傩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祁门县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寿阳爱社)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寿阳县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婺源傩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婺源县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乐安傩舞 )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乐安县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南丰跳傩)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南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