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非遗保护:不能在盲目中丢了特色
创建时间: 2008.05.19 10:42:13

非遗保护:不能在盲目中丢了特色


    5月9日上午,首届中国秧歌节研讨会在胶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专家、教授和民间艺术工作者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保护和创新问题,成为讨论的热点。许多专家提醒,一些民间艺术正在盲目的创新中失去了各自的特色和味道。
  “我不知道做了好事还是坏事”
  首届中国秧歌节开幕式上,广东省东莞市舞协主席刘影带来的高台舞狮节目,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然而,刘影告诉记者,在这个节目的编排过程中,她却一直战战兢兢,面临着许多困惑。
  据刘影介绍,高台舞狮是东莞一个村庄的祖传节目。在节目刚刚编排时,村里的老人们找到刘影,严肃地告诉她,节目是不能乱动的,动了,祖宗会生气,是要出事的。但是,节目本来的节奏和情绪是断开的,不连贯。为了演出,刘影还是对节目进行了一定的编排,使节奏连贯起来。
  虽然,节目演出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肯定,却并不能打消刘影的困惑。她本能地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重要的是保护原来的样子。在她看来,表演好看了,但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却不见得是好事。
  刘影说,直到今天,她仍然搞不懂对民间艺术能不能改,改到什么程度合适。“我不知道自己做了好事还是坏事。”
  “不能把保护和创新混到一块”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民间艺术工作者都像刘影一样自觉和谨慎。
  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刘敏告诉记者,开幕仪式上,一看到来自乡村的表演,她就高兴,因为那是原生态的,来自土地的。人为的编排和介入,损害了很多东西,民间艺术骨子里的灵气和鲜活的东西都没了。
  对于民间艺术的现状,北京舞蹈学院前院长吕艺生很忧虑,甚至悲观。在他看来,一些民间艺术被污染了,真正按照传统的样子保存下来的民间艺术非常少。他说,对待传统,“首要的是进行保护,因为危机实实在在”。
  吕艺生一直忘不了,有一次,他们到贵州采风,来到苗寨,一群苗族老大娘们跳了一段舞,很简单的一段舞,却把大伙都镇住了,不由自主地跟着跳起来,但是,舞步好学,跳出来的味道却相差甚远。
  谢克林,长期在安徽从事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同时,担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他说,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些就应该老老实实进行保护,“不能保护和创新混到一块,当然,也不是说不发展不创新,但是,要合规律地发展和创新。”
  “政府如何扶持也需研究讨论”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扶持力度,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喊出“继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号。
  然而,在专家们看来,“政府如何扶持,也需要研究讨论”。
  谢克林说,“继承发展”的口号我们提得最早,喊得最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民间艺术正在盲目继承发展中失去了独特的风格和味道。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又要继承又要发展,在他看来,这是很糟糕的,到了最后,往往什么也没得到。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吕艺生给记者分析了民间艺术夹缝中生存的尴尬境地。在他看来,虽然近年来地方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然而,出于政绩要求,政府往往希望民间艺术既继承又发展,有时还派给艺术团体下乡演出的硬性指标。另一方面,一些地方艺术团体为了生存,寻求商业演出的机会,为了表演效果,对节目进行很多商业化的改装。
  在他看来,政府要做的首要任务是进行保护,同时,功利化的保护政策是十分糟糕的。他说,应该有这么一批人,国家给予他们赞助,让他们能不受制约地按照传统的样子去发展民间艺术。
  “日韩经验值得学习”
  因为工作关系,刘敏到过国外很多地方,给一些国际的民间舞蹈比赛做过评委。让她心理上难以接受的是,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民间艺术传承存在较大差距。
  有一次,一位外国的评委问她:“这就是你们的民间舞蹈吗?”她实在不知道怎么回答。
  刘敏告诉记者,本来,中国多彩的民间艺术是外国人羡慕不已的,但是现在,日本、韩国、印度的民间艺术保护要领先中国很多。在韩国,政府的民间艺术保护政策非常清楚,政府给予资金资助,任务就是保护,民间艺术传承人在社会上非常受尊重。在研讨会上,刘敏一再提醒:“一定要优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珍视传承人。”
  谢克林也认为,韩国、日本等国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民间艺术保护经验。他说,“不得不承认,在民间艺术保护上,日本、韩国值得我们学习”。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梁旭日)

(编辑:王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