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19   星期五   农历三月十一   谷雨 谷雨
专访江苏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戴珩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作者:国家非遗中心 创建时间: 2018.01.31 14:52:07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戴珩,研究馆员,现任江苏省文化馆馆长、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文化研究和非遗保护工作,曾策划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图书4部,出版专著34部,策划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片多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2017年,各地根据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特点,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很多工作。可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2017年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戴珩:2017年,在省文化厅的指导和支持下,省中心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精心实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省中心高度重视并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督查,对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团队组建、实施方案制定、实施过程及成果呈现等方面提出具体、细致的要求。目前,首批10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已经完成,取得丰硕成果,除原始采集素材外,经编辑整理后的数字资源近4TB。同时,第二、三批共22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正在扎实推进。

图1 淮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云良抢救性记录工作现场

图2 京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宋长荣抢救性记录工作现场

图3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评审会现场

二是组织开展非遗展示互动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省中心举办了“精彩非遗——分享·传承”系列活动,每期邀请一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小剧场,以访谈、传承人讲述、视频再现、现场展演展示、朗诵、艺术表演等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和分享非遗的精彩。为扩大活动影响力,活动期间还进行了网络直播,每期收看人数达数万人。省中心还先后主办、承办了多项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如“2017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江苏周”非遗展演活动、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传统艺术展演活动、江苏省“自然与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等,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图4 “精彩非遗——分享·传承”系列活动之听“金陵神剪张”传人张方林讲南京剪纸

图5 2017阿斯纳塔世博会上,南通扎染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焦会茸现场展示扎染,吸引了大批观众

三是开展江苏“水文化遗产”类非遗资源调查研究和利用工作。我们和省水利部门合作,共同开展“水文化遗产”调查,进行有关治水、用水、管水的非遗资源的调研和整理工作,并利用非遗场馆、水利文化设施对遗产内容进行宣传展示,一方面提高人们对相关技艺、表演艺术、传统习俗的认知水平和自觉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也希望其中的先进理念和技艺能够为推动水利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发挥作用。

图6 溱潼会船

四是推动全省非遗展示场馆的有效利用。2017年,省中心对全省580多个非遗展示场馆的运行状况进行了普查,并根据普查情况,就非遗展示场馆如何与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如何创新运行方式和服务内容、提高非遗场馆利用率、提升传承展示功能和服务效能等问题,对各场馆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国家非遗中心:省中心作为这些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或参与者,其基本建制是怎样的?

戴珩:2007年8月,经江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江苏省文化馆增挂“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开展全省非遗保护工作。

省中心办公室现有专职工作人员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涵盖民俗学、社会学、艺术学、公共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图7 省中心非遗展厅

国家非遗中心:江苏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江苏省非遗资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戴珩: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江苏这一特定的地域内形成的。江苏东濒黄海,境内平原辽阔、水网密布、湖泊众多。这里有长江横贯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中国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泽湖如同两颗明珠,分别镶嵌在江南水乡和苏北平原。江苏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农业、牧业、蚕桑以及手工业等自古天下闻名。江苏的现代工商业兴起较早,在我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受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华文明的整体影响,江苏非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地域特色鲜明。江苏非遗整体上具有浓郁的江南韵致和水乡特色,但因苏南、苏中、苏北存在地理环境上的差异,江苏非遗又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江南吴地风土清嘉、吴侬软语,因此,苏南非遗大多雅致、柔美、精细,其歌谣、舞蹈清丽灵秀,戏剧、曲艺细腻委婉,手工技艺玲珑雅洁;苏北平原广阔,其山也高,其风也烈,故而,苏北非遗大多浑朴、刚劲、粗犷,透露出刚烈的楚汉雄风,其落子舞热烈欢快,柳琴戏、梆子戏高亢激昂,剪纸、年画夸张古朴;以江淮名邑扬州为代表的苏中地区,则是兼综南北,柔中带刚,其民风习俗淳朴闲适、充满俚趣,因此,苏中非遗,其琢玉髹漆技艺巧夺天工,说书唱曲艺术雅俗兼备,平实中藏精致,精致中见平实。

图8 桃花坞木版年画《和合致祥 一团和气》

图9 苏绣作品:双面精微绣《丝绸之路》(作者:赵红育)

二、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数量丰富。江苏自古物产丰饶、经济发达,苏州有“人间天堂”之美称,扬州在盛唐时也曾是世界上著名的繁华都市,发达的交通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繁荣,富庶的经济促进了手工技艺的发展和兴盛。受此影响,这两地的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数量丰富且极具特色。

图10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徐州调研时,与徐州香包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秀英老人亲切交谈,并为徐州香包“捧场”(来源:网络)

图11 徐州香包

三、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江苏文化虽有自身的文明源头,但从宏观上来看,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之下的一元,它的发展也是不断吸取多种文化的结果,因而显现出一种兼容并蓄的特点。江苏文化的这种品格,使得江苏非遗凝结着非常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又以其自身的特质和魅力对其他地域和种类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昆曲对其他剧种的影响就是最好的说明。

图12 昆曲

图13 苏绣作品:《骷髅幻戏图》(作者:姚慧芬)

一言以蔽之,江苏非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江苏先民的杰出创造,是中华文明的伟大结晶和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国家非遗中心:针对如此丰富的非遗资源,江苏省多年来都开展了哪些主要工作来促进其传承保护,取得了哪些成果?

戴珩:自2004年7月起,我省全面启动非遗保护工作,各级政府部门陆续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落实了相应的保护责任。十多年来,在广大非遗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在立法、普查、名录体系建设、传承能力培养、机制化保护体系建设、展馆建设、理论研究、社会传播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科学保护为引导、以政策法规为保障、以省级以上名录项目保护为重点、以濒危项目抢救为优先、以传承人保护为核心、以整体性保护为方向、以传承发展为目标的江苏特色非遗保护体系。具体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开创性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05年1月,我省率先在全国启动非遗保护地方立法。2006年11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颁布施行。同年,省文化厅联合财政厅出台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命名与资助暂行办法》,鼓励和支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2012年起,我省针对当时省内的12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启动了中长期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到2016年下半年,上述项目的十年保护规划全部编制完成。

图14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二、“两个名录体系”建设基本完成。目前,我省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和传承人体系基本建成。全省共普查记录非遗资源项目28922个,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6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11个,市、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4506个,其中,昆曲、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等1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2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00人,市、县(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4713人;已建成国家和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研究基地等各类基地50多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0个,各类非遗展示馆(厅)和传习所(传承基地)583个。

图15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图16 南京云锦:明云锦

三、“三大保障”不断完善,“三项机制”逐步健全。非遗保护工作启动以来,我省不断完善保护法规、政策和措施三大保障体系。在2006年率先制定省级非遗保护条例后,2012年,我省又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条例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苏州、无锡等地也陆续出台相应的地方法规。同时,我省对非遗保护工作的经费保障不断加大,据初步统计,我省省、市、县财政年保护经费固定或动态投入已超过4000万元。非遗保护组织保障也不断加强:我省省、市、县普遍建立了保护工作政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13个市、86个县(市、区)成立或挂牌非遗保护中心。此外,省内还逐步建立健全了非遗领域的研究咨询、督导检查、表彰激励等保护工作机制。

四、“四类活动”精彩纷呈、影响广泛。一是专题活动凸显特色,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古琴艺术节、中国苏绣艺术节、江苏戏曲节等品牌活动影响广泛,展示了江苏传统文化精华;二是系列活动贯穿全年,全省各地每年举办近1500场(次)非遗展演、讲座、竞赛、摄影、体验、旅游等系列活动,以及非遗进社区、进乡镇、进校园、进军营等活动;三是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每到传统节日、岁时节令,以及每年“文化遗产日”期间,相关地区都会举办秦淮灯会、古胥门灯会、溱潼会船等民俗活动;四是交流活动不断拓展,我省每年都组织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赴世界各地进行展示交流,不断扩大江苏非遗保护、研究、传播的渠道和平台。

图17 苏州市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走近桃花坞木版年画

图18 秦淮灯会

国家非遗中心:通过多年的工作,省中心是否摸索出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保护思路或创新方法,值得兄弟省份借鉴?

戴珩:我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加强理论研究,以理论指导和推动非遗保护实践。省中心主办或承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等一系列非遗保护高层次论坛,推出了一大批理论研究成果,先后编辑出版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论文集》等多部著作,并积极将这些理论成果应用于非遗保护实践。

图19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论文集》

二、将非遗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有机结合,促进非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保护与传承。我们探索将非遗场馆变成公共文化空间,将非遗元素和非遗项目转化成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升非遗在生活中的价值,先后制作了《海安花鼓》等传统舞蹈慕课资源,举办了“精彩非遗——分享·传承”系列活动,依托非遗场馆建立非遗生活空间。

图20 “精彩非遗——分享·传承”系列活动之听陈德林讲淮剧

图21 江苏民间舞蹈海安花鼓慕课摄制现场

三、多角度、多层次开展非遗宣传,彰显非遗内在魅力。我们强化非遗展示活动的创意与策划,举办了“江苏绝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工艺精品展”“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展”“守望家园情景诗会”等一系列宣传展示活动,编辑出版了介绍第一至三批江苏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览》,推出了国内第一本以散文诗式语言歌颂、解读国家级非遗的书籍《人文遗韵——江苏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诗意解读》,拍摄制作了《守护精神家园》《丝竹雅韵萦江南》等电视专题片,着力彰显非遗内在魅力,吸引人们亲近、热爱、保护和传承非遗。

国家非遗中心:谢谢您的介绍。省中心对2018年的保护工作有哪些计划和想法?可否跟大家分享一下?

戴珩:2018年,省中心计划做以下几项主要工作:一是继续开展22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二是积极促进非遗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小镇及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科学、有效融合。三是完成“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改版和省中心非遗展厅改扩建。四是开展“精彩非遗——分享·传承”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活动,并进行网络直播和录播。五是对省内125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十年保护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促进规划落实。六是继续开展江苏“水文化遗产”研究,促进相关非遗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利用。七是创新开展非遗宣传、展示、交流活动。八是完成江苏民间舞慕课建设工作。

国家非遗中心:对于省内非遗保护工作,都有哪些宣传平台,可否给大家介绍一下?

戴珩:2011年3月,“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网”(www.jsfybh.com)正式上线,2015年底,开通了“江苏省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微信号:jsqunwen),用于宣传省内非遗工作。

图22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国家非遗中心:您长期从事非遗保护和文化研究工作,这些年来您最大的心得、体会是什么?

戴珩:我想说这么三点:

第一,非遗真的很重要。文物,是文明和文化的骨架、骨骼、部件;非遗,是文明和文化的血肉、细胞、灵魂。如果我们不了解非遗,不保护和利用好非遗,就不能说我们真的懂得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没有办法真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第二,从事非遗保护工作一定要对非遗有敬畏之心。怀有敬畏之心,我们才会虔敬、审慎、认真、投入、负责地去做好这项工作。

第三,保护非遗一定要抓住关键。在保护理念上,一是要抓住每个非遗项目中最关键的技艺和最具核心价值的部分,并用先进、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护。二是要在保护中提高,在提高中保护。要在保护中提高非遗的传承水平,维护和拓展非遗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强非遗的自身表现力和吸引力,鼓励和吸纳更多人加入传承行列;也要在不断提高非遗的传承水平中实现非遗长久、可持续保护。三是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非遗传承中,在保留核心技艺的同时,要鼓励科学、合理的创新、发展与利用,这样,非遗才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四是吸引和引导人们自觉享受非遗、使用非遗产品,让非遗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建立非遗传承发展最坚实和最可靠的基础。

(文字: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素材,经编辑整理。图片:除标注来源的图片外,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编辑:周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