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立夏
论坛
2023.04.06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战略思想,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创”传承发展道路。“两创”成为继“二为”“双百”方针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
查看更多
2023.04.0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路径是增强文化自信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应努力探索国内非遗活态传承、有效传承和多元传承机制与智慧,积极挖掘整理海外非遗传承保护经验与教训,内外兼修,全民参与,共同激发全民非遗保护...
查看更多
2023.03.31
传统文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份成为国家文化行政和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从文化人类学视角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法”理念和文化本质特征,在反思中探索“国家在场”的非遗保护实践的发展,探讨实践进程中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并以“社会主义新传统”视角理解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2023.03.31
要将广西非遗音乐文化融入当代声乐教学中,必须尽快转变当下国内声乐教学思维理念,在此基础上重视运用好非遗音乐传承人等专业人士的力量,同时需要高校加强与相关机构和部门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好政府相关部门和民间非遗音乐文化保护传承机构的力量。
查看更多
2023.03.30
我国的文物保护制度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点,从概念的内涵外延到相关的管理规定一直延续最初的基于静态遗存的设计。相应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则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中国大运河虽然成功申报世界遗产,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我国文物保护制度在世界遗产框架下内涵外延...
查看更多
2023.03.3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研究阐发黄河文化的内涵精髓,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是铸牢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增强文化自信自立自强,为中...
查看更多
2023.03.27
中国古琴文化源远流长,在有关古琴与制琴的历史文献中,宋代以前的典籍强调参悟天道,尤其重视法度和实践意义;明代典籍更加注重方法论;清代典籍则基于可参考的前代资料,既有系统化的理论架构,又有更完善的技术规范。制作一张好琴,要满足好看、好弹、好听三个标准,既要道法自...
查看更多
2023.03.27
历史悠久、传承有序、体量庞大、种类繁复、文化精湛、特色鲜明,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体性价值和特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行、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设立、重大传统节日实行节假日合一制度等,就是我国非遗保护中...
查看更多
2023.03.24
以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为标志,中国现代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随着对保护实践认识的深化,2008年11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第四批代表作名录时,将原用的“人类口头...
查看更多
2023.03.24
中国书法象自然之形,拟自然之态,自然而然地进入自然书写状态,最终达到自然之境,这是书法艺术生成和发展的自然途径,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自然本源。从心手两忘的自然心态,到天然去雕饰的自然境界,书法艺术有赖于自然造化之功,书法艺术的自然之美更是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高境...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