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立夏
论坛
2022.02.24
非遗保护传承实践的内在要求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高水平转化利用,这无疑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活起来和中华文化“双创”思想的指引下实现的理论突破。在具体的非遗保护实践层面如何实现保护中转化,传承中利用,则需要在顶层设计方面给予宏观指导,而《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
查看更多
2022.02.21
【摘要】分类与人类的思维认知有关,不同的思维认知分类形成相应文明体系的分类形制。每个国家都通过特殊的遗产分类凸显其国家特色。《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对非遗的分类属于项目分类范畴,此种分类对于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众的“主体性”关怀具...
查看更多
2022.02.15
从“结绳记事”反映的经济活动及数量关系,到“河图洛书”体现的数字崇拜与时空观念,再到算盘“五升十进制”这一完备计数法所蕴含的机械化数学思想,可以说数字是人类量化认识世界的框架,是人类描述世界的本能。借助算盘完成运算过程的珠算,凝结了中华民族对“数”的典型认知及...
查看更多
2022.02.14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应对保护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加科学、全面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引起非遗保护研究者和各级文化部门的关注。李荣启所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论》一书,不仅从基础理论层面和宏观视角,探...
查看更多
2022.02.14
20世纪末以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蓬勃兴起、成就巨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成为影响深远、深入持久的文化事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已成为学术热点和突出的显学。从保护实践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体系构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方面...
查看更多
2022.02.07
京绣作为清代的宫廷刺绣,以雍容华美著称于世。随着封建体制的瓦解,京绣技艺从宫廷转向了民间传承,传承人主体也由男性转为了女性。以“京绣”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秀花为例,其技艺为家传,在系统化的技艺实践中秉持着传承人的责任与信念以“守正创新”。在当...
查看更多
2022.01.30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持续拓展为全球共享的国际性节日,既是“中国时间”更是“世界时刻”。春节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饱含着华夏儿女的团圆温情,承载着海外华人的思乡深情,深化着世界各国...
查看更多
2022.01.20
妈祖信仰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与全球华人文化的认同标志。妈祖信仰是发源于福建地区的地域性民间信仰,妈祖图像是妈祖信仰“偶像崇拜”的表现形式。妈祖信仰有北传、东传和海外三条主要传播路径,传播路径不同,妈祖信仰变迁形式不同...
查看更多
2022.01.18
文献统计数据是对研究内容的一种侧面补充和揭示手段,在对2001年至2020年间有关昆曲项目文献筛选整理的基础上,用以论证昆曲项目在非遗领域的代表性价值、昆曲保护工作成果等内容。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相关著录信息的统计分析,可以进一步印证昆曲保护成绩、影响,甚至规律...
查看更多
2022.01.11
昆曲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昆曲进行抢救、保护和扶持,并为昆曲的现代发展探索正确的方向。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和各昆曲院团及昆曲艺术家、戏曲理论工作者也持之以恒地围绕这一方案展开...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