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初五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首页
学术
论坛
论坛
蔡少燕:“具身展演”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地方认同
2022.03.17
非遗传承在本质上是具身展演的文化过程。新时代中国非遗面临着社会转型期特有的复杂而多元的传承语境。具身展演视角强调身体、感知与外部嵌入的空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探讨范式转型中的非遗传承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抬阁(芯子、铁枝、飘...
查看更多
陈均 程思煜:昆曲“入遗”二十年的昆曲传承、教育与传播
2022.03.15
自2001年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随着中国政府逐步建立起各级非遗保护体系,以及有针对性地对昆曲采取政策扶持,昆曲的地位与处境大为改善。昆曲成为世界“非遗”这20年间,在昆曲的传承、保护与研究方面,既有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与相...
查看更多
反排木鼓舞:文化自信与传承坚守
2022.03.14
反排木鼓舞是苗族的祭祀性民间舞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流传于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的贵州台江,是“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中的标志性文化符号。
查看更多
柯凡:昆曲“入遗”二十年来理论研究情况综述
2022.03.11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理论研究随之掀起热潮。近20年来,昆曲理论研究取得了丰赡的成果。考察近20年昆曲相关文章、图书、学位论文、学术活动等,可以看到昆曲理论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昆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愈...
查看更多
让非遗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022.03.1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丰富了“工匠精神”内涵,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推进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见人见物见生活”方式实现了保护与传承。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已经成为非遗...
查看更多
何城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的整体性保护路径——以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
2022.03.09
格萨尔的文化生态及其空间由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的要素构成,同时也包含了物质和非物质两种形态,它们的生灭变迁直接影响着格萨尔文化的演进形态。因此,对于这些空间的整体性保护无疑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实践工作的重要内容。果洛位于格萨尔文化核心流传区域,其格萨尔文化空...
查看更多
巴合多来提•木那孜力:口头文化的政策性保护与改善方略——以克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玛纳斯》为例
2022.03.08
作为口头文化遗产的传统史诗,在社会转型的当代语境中面临生存危机,亟需加强整理和保护。以《玛纳斯》为代表的柯尔克孜族史诗在政府实施的政策性保护措施下,在保护和传承两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传承队伍得到健全,老一辈传承人得到抢救性保护,年轻一代也加入史诗学习的行...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是一张能“听到”的课程表
2022.03.08
植根于农耕文明的二十四节气,融汇着中国古人关于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整全智慧,亦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伦理与美学精神,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然而,若论及二十四节气的现代传承与转化,我以为,中国节气文化的种子...
查看更多
萧放 席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的基本特征与保护原则
2022.03.07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是基于一定时间规律,由相对确定的空间场所中相应人群践行特定文化活动所构建的人、时空、文化实践彼此叠加的复合型遗产。它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的属性,又有区别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的特性。通过时间视角、空间视角和社会关系视角阐释文化空间的基...
查看更多
传统戏曲传承发展的启示——以粤剧为例
2022.03.03
粤剧,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岭南地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稍稍检视几个数字就会发现,它的丰厚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查看更多
1
25
26
27
28
29
19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