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首页
学术
论坛
论坛
凤翔年画中的谷雨:驱凶纳吉,查杀害虫盼丰年
2022.04.21
凤翔县是我国传统木版年画著名产区之一,其生产木版年画的历史最晚可追溯至明代,所印年画除本省外,还远销西北诸省和川北、晋南、豫西一带。
查看更多
徐岱:非遗作为一种文化战略
2022.04.21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讨论已经不少,随着更多专家学者的“跨领域介入”,人们的相关认知也越来越深入和开阔。但基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依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做,有更多的话题可以被打开。其中一个方面是,如果能够从作为一种“文化战略”的高度来进行审视,就会更加明确地意识到“非...
查看更多
传统手工艺赋能乡村振兴
2022.04.20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从七个方面擘画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蓝图。手工艺便是重点领域之一。
查看更多
谷雨:雨生百谷 牡丹花开(解码二十四节气)
2022.04.19
谷雨,意为谷之喜雨,古语云:“雨生百谷”“清明要晴,谷雨要淋”。稻作农业对雨水的期待,犹如古时候读书人期盼功名,所以有“谷雨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之说。播种秧苗的时节,雨水被称为甘霖、时雨,谷雨节气由此得名。
查看更多
在二十四节气里读懂中国——《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2022.04.19
对中国人而言,二十四节气是一门民俗文化必修课,它总是在不经意间与你相遇。由徐立京著、徐冬冬绘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一部细致讲述二十四节气文化的著作。该书由近80篇优美细腻的随笔和140余幅气势磅礴的画作组成。翻开充满质感的铜版纸,清风拂面而来,给人以美的享...
查看更多
丹珍草:格萨尔史诗遗产活形态传承与研究范式转换
2022.04.18
格萨尔史诗作为藏族“活形态”的口头传统和文学遗产,在长期的流传和演进中,形成了一套口头与书面文本不断互动的宏大叙事系统,以及一个跨民族、跨地区、跨国境、跨文化的格萨尔史诗流传带。在新时代语境下,格萨尔史诗的传承方式不断走向丰富与多元,有效地连接了历史和现实、时...
查看更多
吕品田:身体观的乡土文本——《隐喻的身体:血社火民俗田野考察手记》序
2022.04.14
社火,原指节日民间迎神赛会所扮演的杂戏、杂耍,后用以统称节日(或庙会、集会)里民间举办的各种游乐演艺活动。“社伙”“社会”“香会”“赛会”“秧歌会”等名谓,以及农人“闹玩意儿”“闹社火”“闹红火”,或“摆故事”等俗称,一般都是指的社火。作为民间流行的游艺习俗...
查看更多
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性别
2022.04.12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话语体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被视为性别化的主体认知概念。这一概念不仅涵括了对性别平等的期待,还包括对以社区为基础的性别认知与实践多样性的尊重。文章逐一讨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清单编制、保护计划、政策制定、列入名录等过程性保护环节中的性...
查看更多
沉浸体验非遗 文化润物无声
2022.04.06
日前,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落成开馆暨“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开幕式在京举行。这标志着,在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又新增一处代表国家和首都文化形象、彰显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气象的重要文化地标,同时也预示着广大人民群众喜获一处沉浸...
查看更多
林继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主义立场 ——基于清明节记忆能动性视角
2022.04.06
清明节被不同时代文献记录固化为特定时间断面上留下的民众生活的体验记忆。清明节具有超越历史、地域的永恒本质,这个本质就是生活。从本质主义立场看待非遗保护,强调非遗传统的永恒性、恒固性和生活的动态性。清明节记录了民众的生活,包含中国人特殊时间的情感倾向。清明节记忆...
查看更多
1
23
24
25
26
27
19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