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08   星期三   农历四月初一   
文旅融合下中国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陈雅萍 创建时间: 2023.10.20 11:11:00

民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艺术。同时,民歌以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为高校美育提供着丰富的素材与有效途径,具有内在逻辑及实现形式。21世纪以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歌也在文旅融合下获得了新的机遇与可能性。本文将阐述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意义,并对发展路径进行思考,提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坚持不断创新“文化+”,推动音乐产业转化,将非遗资源用活、用足、用好,以期深化对中国民歌育人价值的本质认识。同时,为实现育人价值及音乐产业转化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的研究,以期更好地发挥民歌对于音乐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增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精神力量。

一、高校应作为中国民歌传承与发展的主阵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民歌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血脉,同时,大量歌曲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的思想理念,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充分利用好民歌的音乐资源对继承红色基因有着重要意义,探索新时代民歌作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资源转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亮点,产业转化是民歌传承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引下,高校应从教育教学机制出发,做好顶层设计与微观协调。应将民歌“非遗”类传统音乐纳入学科建设中,重视对其转化的丰富教学资源的利用。民歌有着参与性与普遍性,内涵深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应将民歌尤其是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合理安排好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以情入境,增强课堂吸引力。通过带动高校青年学子对民歌学习的参与,弘扬民歌的传承价值,加强民间与高校之间的对话,激活其文化基因,提升其文化活力,展示其文化魅力,增强其文化实力。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党史、坚定理想信念,达到良好的育人成效。这不仅是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民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二、市场应作为新时代中国民歌的唱响地

生产性保护是民歌作为非遗资源产业转化的重要方式,中国很多非遗项目在产业转化方面,注重对接市场需求、对接民众生活,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和增长点。

比如,江西省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兴国山歌,其所在地兴国县,至今已经举办十届兴国山歌艺术节。兴国县拥有兴国山歌、提线木偶、端戏等众多的民间民俗文化。在山歌艺术节开展的同时,注重与其他姊妹民间文艺活动联合承办,邀请各地山歌手交流、参赛,众多民歌表演队伍和全国百余名山歌手参与该系列活动。活动在赣、粤、闽、桂等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举办城市的文化品位,并进一步塑造了城市的文化形象,促使举办城市的地域性文化特色与中国优秀民间文化形成双向互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这些做法是新时期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这对于实现保护和传承民歌、助力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关注度的提升,活动规模的扩大,在文旅融合、全民共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不断推动着民歌作为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

三、政府应作为中国民歌发展的保障地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应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调发展的中国民歌发展保障机制。通过与旅游结合吸引更多游客来观摩,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让民歌成为地域的文化标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比如,综合性的音乐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政府既要重视文旅融合的需求,又要充分彰显地域的文化内涵和特点,将旅游资源与活态的文化相互交融。2023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就提出,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今年文化和旅游工作,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办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和非遗购物节、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原生民歌节、非遗品牌大会、“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等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牵头承办的中国原生民歌节,自2002年起举办,跨越10多个省市,促进了民歌的发展,夯实了文化自信之基。政府应打造以“赛”“展演”“节”为中心的民歌产品和服务,以民歌为载体,通过深挖非遗项目内涵,扩展文旅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此外,民歌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形成、发展,政府应主动探索中国民歌进景区的运营模式,例如民歌与传统民俗村落、红色文化基地、红色景点等有效结合。在实现民歌艺术价值的同时,实现艺术本身对社会价值形态的引领,同时,为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新的路径,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坚守崇高的文化理想,更好地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使民歌具有内生传承的能力,又能够在文旅融合的当代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价值。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西省十三五教育科学重点项目“文化自信视阈下的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路径研究—基于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19ZD02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雅萍,音乐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