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3-29   星期五   农历二月二十   
《玛纳斯》,千年史诗焕发生机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杨明方 李亚楠 创建时间:2023-03-23 20:22:00

《玛纳斯》是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之一,堪称“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2006年,8部23万余行《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史诗《玛纳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2年4月6日,历时10余年,8部18卷23万余行、2000余万字的《玛纳斯》汉文全译本首次发行。

随着时代发展,为了让各族观众接受、喜爱《玛纳斯》,表演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丰富。1984年,《玛纳斯》第一次从草原搬上舞台。此后,《玛纳斯》以二重唱、合唱、弹唱、对唱、表演唱、歌剧、舞剧等不同形式与观众见面。

演员在表演《玛纳斯》

蓝天白云,群山环抱。在国土最西端新疆乌恰县一座水库当保安的江努日·图日干巴依,只要唱起英雄史诗《玛纳斯》,眼前就会情不自禁地浮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鼓励他保护、传承好《玛纳斯》的场景。

2022年7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内,乐曲声起,雄浑激昂。来自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的非遗传承人江努日·图日干巴依带着徒弟玉米塔力·耶提库,为总书记吟唱《玛纳斯》。

“可以唱多久?”总书记观看了绵绵不绝的史诗,笑着问他。

“一天一夜都唱不完。”

听到师父的回答,3岁开始学艺的徒弟自愧不如:“我只能唱60分钟。”

“也不简单了!”总书记亲切地望着这个14岁少年,“年轻一代要很好培养,更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玛纳斯》是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之一,堪称“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现在,传唱千年的史诗,在天山南北及帕米尔高原上焕发生机和活力。

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

千百年来,传奇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七代带领柯尔克孜族民众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在帕米尔高原上经久流传、生生不息。

柯尔克孜族民众以玛纳斯的故事为题材,在古代传说、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伟大英雄史诗《玛纳斯》。传统的《玛纳斯》以口耳相传,传唱者被称为“玛纳斯奇”。

在历史长河中,无数“玛纳斯奇”传唱史诗。居素甫·玛玛依是其中的重要一员——他是当时唯一能完整演唱《玛纳斯》的民间艺人。

居素甫·玛玛依7岁开始学唱《玛纳斯》,史诗内容已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中。他演唱的《玛纳斯》史诗,在结构上、语言上进行了必要的加工,总计有23万余行,是目前世界上内容最完整、结构最宏伟的唱本,从头唱到尾,要一年多的时间。经过30多年的努力,先后3次演唱、记录,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的8部《玛纳斯》史诗内容,于1983年全部都记录到纸上。1995年,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的8部《玛纳斯》史诗全部出版。这在我国《玛纳斯》史诗流传史上是一个创举,标志着我国《玛纳斯》史诗从口头转向文本、从活形态走向固定文体形态。

《玛纳斯》演唱表演现场

一部诗歌长卷,展现了一幅宏大的柯尔克孜民族风情画卷。

2006年,8部23万余行《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史诗《玛纳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江努日·图日干巴依从小就喜欢唱《玛纳斯》。不到20岁,他就在乌恰县小有名气,周围的人都说“这个小伙子唱得好”。每遇节日、婚庆等活动,都会邀请他去唱《玛纳斯》。

唱《玛纳斯》并没有给江努日·图日干巴依带来额外的经济收入,但几乎每次都有人给他戴上白毡帽——这在柯尔克孜族代表着尊重。师父居素甫·玛玛依去世后,江努日更坚定了传唱英雄史诗的决心。2019年,他被评为《玛纳斯》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获得了一些经济补助,也有了更多的表演机会。

“荒滩变成了湖泊,湖海变成了桑田,丘陵变成了沟壑,雪峰也改变了容颜,英雄玛纳斯的故事,却在一代一代相传……”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正是一代代“玛纳斯奇”的心愿。

要保护、传承好《玛纳斯》

青青草原,白色毡房,一对新人喜结连理。江努日受邀为宾客演唱《玛纳斯》,关于英雄的诗句不断吟诵着……突然,毡房的门被打开了,门帘被卷起来了——原来毡房外还有那么多人,大家都被英雄的故事吸引过来,站在那里安静地聆听。

从早上唱到晚上,江努日的眼睛困得睁不开,但他舍不得停下,不忍让喜爱英雄的人们失望,优美的句子不断奔涌而出。

《玛纳斯》第一次出版时,只出了两卷,共印刷2万册,平均每10个柯尔克孜人就有一册。这样的发行量当时在全国出版行业中十分罕见,足见柯尔克孜族群众对《玛纳斯》史诗的热爱。

如何丰富史诗的传承方式,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跨越千年的民族文化瑰宝?新时代,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英雄史诗《玛纳斯》日益焕发新的生机。

去年7月,从乌鲁木齐回到乌恰县,刚一下车,江努日就被赶来的各族群众围住了。江努日说:“作为一名《玛纳斯》传承人,我会更加努力培养年轻的‘玛纳斯奇’,为《玛纳斯》的保护、传承、传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今,江努日已收了30多个徒弟,用心教每一个徒弟唱好《玛纳斯》,是他最快乐的事。

“我3岁起就跟着妈妈唱《玛纳斯》,加入到传承的队伍中。”在上初中二年级的玉米塔力说:“作为小‘玛纳斯奇’,我想让更多人认识《玛纳斯》、了解《玛纳斯》、喜欢《玛纳斯》。”

据了解,近年来,克州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并重,对包括《玛纳斯》在内的各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加强保护。已连续举办8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定期举办《玛纳斯》演唱会或比赛,翻译出版《玛纳斯》代表性异文,举办《玛纳斯》国内国际论坛,等等,并利用展览、绘画、歌舞剧等现代艺术形式,让《玛纳斯》为更多人所知。

英雄史诗飞入寻常百姓家

歌舞剧《玛纳斯》3月18日起参加民族地区艺术院团晋京展演。伴随着铿锵的鼓点、悠扬的库姆孜乐曲,柯尔克孜族小伙巴合提白克·艾克拜扮演的英雄玛纳斯跳着马蹄舞登场,演员们用灵动的肢体语言生动演绎着英雄的史诗……

克州歌舞团在口头传唱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借助江苏省援疆力量编创了歌舞兼备、叙事抒情的原创歌舞剧《玛纳斯》。以歌舞剧形式演绎《玛纳斯》,具有连贯性和丰富性,更容易被观众接纳,也更具有传播力。

原创民族歌舞剧《英雄·玛纳斯》

巴合提白克的父亲也扮演过玛纳斯,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喜欢这部英雄史诗。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上《玛纳斯》,他要尽己所能把歌舞剧《玛纳斯》演好。

2020年初,南京紫金大戏院。宏大磅礴的气势、震撼人心的音乐、热情豪放的舞姿、嘹亮的歌声、浓郁的民族风情,让观众沉醉在传奇之中。这是歌舞剧《玛纳斯》首演,用《诞生》《结盟》《大婚》《远行》《回归》5个篇章,讲述英雄玛纳斯诞生、成长、团结部落英勇奋斗的全过程。很多观众可能听不懂柯尔克孜语演唱的内容,但音乐是共通的语言,库姆孜、口弦、笛子等乐器和舞蹈展示的情节,将他们代入英雄的故事中。

最新复排版的歌舞剧《玛纳斯》,由克州歌舞团演职人员和“玛纳斯奇”共同出演。从小听《玛纳斯》长大的买买提吐尔干·艾色克是一名“玛纳斯奇”,也是克州歌舞团的一名作曲家,他不仅参演歌舞剧《玛纳斯》,还参与其背景音乐创作。为了提升演出效果,他根据《玛纳斯》的曲调融入一些现代音乐元素,使其更加丰富和更具感染性。

一直以来,《玛纳斯》都是以“玛纳斯奇”单人无乐器演唱的形式进行传唱。随着时代发展,为了让各族观众接受、喜爱《玛纳斯》,表演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丰富。1984年,《玛纳斯》第一次从草原搬上舞台。此后,《玛纳斯》以二重唱、合唱、弹唱、对唱、表演唱、歌剧、舞剧等不同形式与观众见面。

近年来,新疆加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根据《玛纳斯》唱本改编的舞剧、歌剧、歌舞剧先后向外界公演,千年英雄史诗《玛纳斯》不断被更多人认识。

期盼更多人喜欢《玛纳斯》

闻着油墨香,摸着“玛纳斯”三个烫金大字,江努日眼眶微红。去年4月6日,历时10余年,8部18卷23万余行、2000余万字的《玛纳斯》汉文全译本首次发行。他知道,从此以后《玛纳斯》可以被更多人认识、了解了。

2004年,克州政府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联合成立《玛纳斯》汉译工作领导小组(后改为《玛纳斯》汉译工作委员会)。以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的2004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再版柯尔克孜文版《玛纳斯》为蓝本,启动《玛纳斯》柯尔克孜文翻译汉文工作。汉译工作委员会共组织40余名专家统一翻译名词术语,制定翻译细则及工作流程,要求8部译文风格一致,兼具美学价值,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

贺继宏2005年从克州史志办退休后,成为克州政府文化顾问,投入到《玛纳斯》的汉译工作中。他说:“《玛纳斯》的编译困难重重,从最初查找资料到重新组织歌手、翻译、记录员等,终于完成全部翻译初稿。”

“《玛纳斯》汉文全译本,是史诗《玛纳斯》从口耳相传到文字传播的历史性飞跃的又一个重要成果。”贺继宏表示,《玛纳斯》汉文全译本的发行,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计划对8部《玛纳斯》进行精编,制成小册子对外发行。一方面解决整部图书价格过高的问题,另一方面缩减精编内容,让读者更方便地阅读,进一步提升《玛纳斯》的影响力。

相较于老一辈“玛纳斯奇”,玉米塔力等青年经过学习可以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玛纳斯》汉文全译本发行后,年轻一代“玛纳斯奇”开始尝试用国家通用语言演唱。

“这是祖先留下的故事,我们怎能不把它演唱;这是先辈留下的遗产,代代相传到了今天。只要唱起先辈的英雄故事,优美的词句就会喷涌而出!”

毡房前的板床上,几位“玛纳斯奇”盘腿坐成一排,交替演唱。雄浑大气、婉转悠扬的诗句,飞向蓝天、飘向远方。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