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68 |
项目编号:Ⅱ-37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音乐 |
所属地区:安徽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灵璧县 |
保护单位:灵璧县文化馆 |
灵璧菠林喇叭流传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尹集镇菠林村,是已故中国管乐大师周正玉等周氏族人为主的民间乐班创造的唢呐演奏艺术。唢呐,俗称“喇叭”,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善于表现热烈奔放的场面和大喜大悲的情绪。该传统由波斯传入,在金、元时代,传到中原地区。周家班自清末创始以来发展至今,历经百余年沧桑。周姓直系有男女老幼乐手共计百余人,外姓徒众上千人,形成庞大的民间音乐族群。
灵璧菠林喇叭自清末形成以来,一直以曲牌丰富、彰显礼仪、盛传不衰而著名。代表人物有“周家八虎”和“鼓乐四花”。灵璧菠林喇叭属班社活动,多与婚嫁、祝寿、丧葬等民俗礼仪相随。一般为8人,也可6人或10人表演。有“家族班”和“组合班”,农忙务农,农闲演出。演奏曲目分婚嫁寿诞之喜庆祝福类,祭祀庙会之生产生活类,政事丧葬之重要典仪类,应景即兴之民间表演类等。演出形式分静态“座棚吹奏”,动态“行走吹奏”,以及应景自创互动式表演吹奏等。老一辈艺人一般自制乐器。将锡烧成锡水,浇灌在自制的双层套筒中,铸成后按不同尺寸比例,用特有工艺钻取8个音孔,经试吹校正音准。
灵璧菠林喇叭几乎能演奏所有管乐的技巧声态,如咔戏、闷笛、双管、拔攥子等,还能模拟戏剧、人声、鸟的鸣叫等。把唢呐的几个部分拆开吹奏,能分别模仿不同的人物角色,如老生的苍老低沉,花旦的俏皮灵动,武夫的粗鲁莽撞。用唢呐亦可奏古典乐曲、流行歌曲、外国乐曲等。
灵璧菠林喇叭自形成以来,传承有序,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发展至今。民间常有“请不到周家班子男不娶,女不嫁”的现象。周家班亦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承传播实践,如录制唢呐专辑,自发组织演艺活动等。
灵璧菠林喇叭百年传承,影响广远,秉承中华传统文化,与民俗息息相关,起到烘托气氛、彰显礼仪的作用。作为区域文化的一部分,它真实、生动地体现这一地区民风民俗面貌,具有民俗学研究价值。该遗产项目群众基础广泛而深厚,具有凝聚社区、和睦社群等重要社会文化意义。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周本祥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音乐 |
项目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灵璧菠林喇叭)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灵璧县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子长唢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五台八大套)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临县大唢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临县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长汀公嫲吹)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长汀县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砀山唢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宿州市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徐州鼓吹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绥米唢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米脂县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绥米唢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绥德县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永城吹打)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重庆市綦江区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青山唢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湘潭县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沮水呜音)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北省保康县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呜音喇叭)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北省南漳县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远安呜音)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北省远安县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邹城平派鼓吹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邹城市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万载得胜鼓)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万载县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于都唢呐公婆吹)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于都县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杨小班鼓吹乐棚)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黑龙江省肇州县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丹东鼓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辽宁省丹东市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晋北鼓吹)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忻州市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上党八音会)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长子县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上党乐户班社)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壶关县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晋北鼓吹)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阳高县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丰宁满族吵子会)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唐山花吹)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曹妃甸区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庆阳市 |
编号 Ⅱ-37 |
项目名称 唢呐艺术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沁阳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