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冀中笙管乐(东张务音乐会)
项目序号:90
项目编号:Ⅱ-59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音乐
所属地区:河北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保护单位:安次区文化馆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以北的近三十个县市,是冀中平原一带特有的一个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用笙等合奏,又称“笙管乐”。除笙、管、笛等吹奏乐器外,冀中笙管乐使用的乐器还有云锣、鼓、铙、钹、铛铛等击奏乐器。笙管乐的乐曲分套曲、小曲及独立成套的打击乐三类,其中套曲篇幅长大,结构复杂,是整个演奏曲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冀中笙管乐遍布整个冀中平原,这一地域内的农民以村为单位借乐结会,在本地的祭祀、丧葬等民俗活动中演奏,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世代传承。
  东张务村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落垡镇,流传在这个村的音乐会属于禅宗临济派与曹洞派并传的佛教音乐,系清末由寺院传入民间。东张务音乐会的曲目十分丰富,其中最主要的是《三皈赞》、《普庵咒》、《往生咒》等佛教名曲。在义和团运动中,东张务村于1900年设立坛口,音乐会也投身参与,并在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乐师们创作出《上马台》、《鹅浪子》、《扑蚂蚱》、《哭黄天》等一些与当时形势相适应的乐曲,以配合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张务音乐会的乐师们曾经演奏着音乐参加了落垡阻击战,使古老的佛教音乐作为义和团的军乐,融入到抗击侵略者的战斗中,谱写了一曲中国农民自发组织的用血肉之躯捍卫民族尊严、抗击外来侵略的慷慨悲歌。
  东张务义和团音乐会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为缅怀先烈,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义和团音乐会把这些音乐完善地保存下来,在节日和农闲时候演奏。
  东张务义和团音乐会现有成员二十余人,各种乐器齐全,可以熟练演奏三十多首乐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会出现设备陈旧、后继乏人的现象,需要加以保护传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张庄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霸州市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里东庄音乐老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文安县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小冯村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固安县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南响口梵呗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军卢村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辛安庄民间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任丘市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子位吹歌)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定州市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雄县古乐)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雄县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东韩村拾幡古乐)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易县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安新县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白庙村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市大兴区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胜芳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霸州市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高桥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霸州市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屈家营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固安县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高洛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