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冀中笙管乐(南响口梵呗音乐会)
项目序号:90
项目编号:Ⅱ-59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音乐
所属地区:河北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保护单位:安次区文化馆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以北的近三十个县市,是冀中平原一带特有的一个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用笙等合奏,又称“笙管乐”。除笙、管、笛等吹奏乐器外,冀中笙管乐使用的乐器还有云锣、鼓、铙、钹、铛铛等击奏乐器。笙管乐的乐曲分套曲、小曲及独立成套的打击乐三类,其中套曲篇幅长大,结构复杂,是整个演奏曲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冀中笙管乐遍布整个冀中平原,这一地域内的农民以村为单位借乐结会,在本地的祭祀、丧葬等民俗活动中演奏,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世代传承。
  流传于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落垡镇的南响口梵呗佛教音乐,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成祖以前,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先后传承二十四代。1950年当地寺庙拆除时,梵呗音乐已传到“沙”字辈。
  南响口梵呗音乐会的乐队有固定编制,五吹四打一圆帽共10名乐手为满班,只有五吹或四打则为半班。五吹为文乐,其中包括吹笙乐师2名、吹笛乐师1名、吹管子乐师1名、打云锣乐师1名。云锣是打击乐器而非吹管乐器,所以五吹实际只有四吹。四打为武乐,其中包括打铙乐师1名、击钹乐师1名、敲歌子(小钹)乐师1名、鼓手1名。除五吹四打外,还有圆帽,只在诵经、参灵、拜佛时随班演奏。梵呗音乐会的演奏一般采用正调、背调、皆止调、小工调四种宫调,此外还有一种越调。念曲时常会出现借字现象,这是构成南响口梵呗音乐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南响口音乐会主要在寺庙诵经、散灯坑儿、迎会、庙会表演及民间丧事等场合演奏,丧事从棚是它主要的活动形式,其演奏形式也因场地、场合的不同而分为走街和坐吹两种。南响口梵呗音乐会代表性的乐曲则包括《柳含烟》、《出坛记》、《玉芙蓉》等。
  南响口梵呗音乐会历经数百年传承,始终保留着传统音乐的诸多特征,是民俗学和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宝贵材料。目前在外来文化及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这一古老民间音乐的发展传承已举步维艰,急需抢救保护。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张庄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霸州市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里东庄音乐老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文安县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小冯村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固安县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东张务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军卢村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辛安庄民间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任丘市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子位吹歌)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定州市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雄县古乐)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雄县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东韩村拾幡古乐)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易县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安新县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白庙村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市大兴区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胜芳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霸州市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高桥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霸州市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屈家营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固安县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高洛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