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谷雨
锅庄舞(囊谦卓干玛)
项目序号:123
项目编号:Ⅲ-20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舞蹈
所属地区:青海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囊谦县
保护单位:囊谦县文化馆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囊谦县
  
  锅庄舞是流行于藏族地区的一个民间舞蹈类型。它随着藏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既有反映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劳动状况的歌舞,又有表现藏族风俗习惯的歌舞和在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时表演的歌舞。
  锅庄舞有古旧锅庄和新锅庄之分,古旧锅庄带有祭祀性质,只能演唱专用歌词,不得做任何改动,舞蹈多具有缓慢、稳健、古朴、庄重的特点。新锅庄多反映农牧业生产和经商贸易活动,歌词内容和舞蹈动作都比较灵活。根据流行地域的不同,锅庄舞又可分为甘孜锅庄、马奈锅庄等类别。一般的锅庄舞人数多少不限,一人或多人均可。男女分队围成圆圈,面朝圈内,翩翩起舞。其舞步包括“郭卓”和“枯卓”两大类,前者为走舞,后者为转舞。
  囊谦卓干玛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境内流传的一种古老民间舞蹈,相传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至今已有近九百年历史。
  囊谦卓干玛最早是贵族家庭在宗教活动或节日表演的舞蹈,以康区藏语创作,用“颂歌”加“舞蹈”的形式表现。表演时舞者手牵手,男女分班唱和。舞动时腿部主要发力,上半身呈随动状态,脚下步伐多变。以笛子、牛角胡和鼓伴奏,其中鼓是主要乐器。歌词押韵且对仗工整。从音乐到舞蹈以及演出服饰,均以古朴、典雅著称。囊谦卓干玛较其他藏族舞蹈更为沉稳、庄重,有的演出曲目略带仪式感。它有多个演出曲目,近年来当地有关人士已收集整理了其中的22个。
  囊谦卓干玛的服饰最具特色。男舞者头戴红绳,扎有藏语称为“杂罗”的红黑相间的盘头长辫。内着白色丝绸长袖衣,外着酱红色氆氇藏袍,腰扎用皮质材料和金银制成、珊瑚装点的火镰、藏刀和弹夹腰带,下着白色丝绸灯笼裤,脚穿皮制藏式长靴。女舞者头饰复杂多变,头发梳理出50至60个小发辫,两鬓戴金银制藏式发卡,头上饰以藏式绸缎缝制的长条装饰玉腰印,顶部有三个琥珀,腰间束着具有囊谦特色的金银铜打制装饰的皮腰带,腰带上还带有金银铜打制的女式藏刀和藏式钱夹,脚穿皮制中腰藏靴。
  囊谦卓干玛是康区囊谦藏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目前,这一独特的民族民间舞蹈表现方式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急需保护。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3-0922
姓名
布扎西
性别
出生日期
1961.03.26
民族
类别
传统舞蹈
项目编号
Ⅲ-20
项目名称
锅庄舞(囊谦卓干玛)
申报地区或单位
青海省囊谦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Ⅲ-20
项目名称
锅庄舞(甘南锅庄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编号
Ⅲ-20
项目名称
锅庄舞(称多白龙卓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青海省称多县
编号
Ⅲ-20
项目名称
锅庄舞(甘孜锅庄)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石渠县
编号
Ⅲ-20
项目名称
锅庄舞(甘孜锅庄)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德格县
编号
Ⅲ-20
项目名称
锅庄舞(甘孜锅庄)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新龙县
编号
Ⅲ-20
项目名称
锅庄舞(甘孜锅庄)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雅江县
编号
Ⅲ-20
项目名称
锅庄舞(马奈锅庄)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金川县
编号
Ⅲ-20
项目名称
锅庄舞(玉树卓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编号
Ⅲ-20
项目名称
锅庄舞(昌都锅庄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
编号
Ⅲ-20
项目名称
锅庄舞(迪庆锅庄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