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25 |
项目编号:Ⅲ-22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舞蹈 |
所属地区:西藏自治区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扎囊县 |
保护单位:山南市桑耶寺管理委员会 |
羌姆是每年在固定时间表演的具有加持意义和观赏性的宗教仪式舞蹈。桑耶寺羌姆主要流传于西藏自治区扎囊县桑耶寺,在每年藏历正月初十“次久节”和藏历五月十五日至十八日“桑耶朵底”节期间表演。
桑耶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镇(雅鲁藏布江北岸)境内,距山南地区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泽当镇50公里,交通便利。这里,降水丰沛,“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较为温和。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被称为“建筑史上的佳作”。763年,吐蕃王朝第三十八代藏王赤松德赞选址,由寂护、莲花生大师主持设计并修建了桑耶寺。桑耶寺规模宏大,1961年确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提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桑耶寺羌姆由受过一定舞蹈训练的喇嘛戴着面具饰演不同角色,在吹奏、打击乐器的伴奏下,手持道具,用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是宗教内容和舞蹈艺术相结合的一种特色舞蹈形式。桑耶寺羌姆的结构、形体语言、舞蹈形态、艺术表现形式等具有自己的特色,表现的是神佛的威慑力量以及对和平的祈福。由于特定目的及宗教内容的制约,桑耶寺羌姆向来具有严格的动作、装饰、配乐及舞蹈表演内容。
桑耶寺羌姆的内容多与祭祀、驱邪、护法等密切相关,同时插入一些带有宗教、历史人物的传记故事。一般在甲林、铜钦、鼓等乐器演奏的《僧室舞乐》中拉开序幕,接着跳起《花之雨》《扎西措母》《拜鲁》《德格雪冬》等三十几种“金刚舞蹈”。每部羌姆有不同乐曲,其动作、服饰、道具、表演形式都必须依据羌姆表演程序进行,不得随意改动。
桑耶寺羌姆以师徒传承方式延续至今。当地文化部门曾在20世纪80年代搜集整理了桑耶寺羌姆的有关资料,此后还对桑耶寺羌姆开展了普查工作。
桑耶寺羌姆是民间文化和宗教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不仅体现了藏传佛教密宗的宗教内涵,也表现了藏族民众的精神追求,还是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生动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宗教、社会和文化价值。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Ⅲ-22 |
项目名称 羌姆(林芝米纳羌姆) |
类型 传统舞蹈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林芝县 |
编号 Ⅲ-22 |
项目名称 羌姆(江洛德庆曲林寺尼姑羌姆) |
类型 传统舞蹈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 |
编号 Ⅲ-22 |
项目名称 羌姆(门巴族拔羌姆) |
类型 传统舞蹈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错那县 |
编号 Ⅲ-22 |
项目名称 羌姆(拉康加羌姆) |
类型 传统舞蹈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洛扎县 |
编号 Ⅲ-22 |
项目名称 羌姆(曲德寺阿羌姆) |
类型 传统舞蹈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贡嘎县 |
编号 Ⅲ-22 |
项目名称 羌姆(直孔嘎尔羌姆) |
类型 传统舞蹈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 |
编号 Ⅲ-22 |
项目名称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 |
类型 传统舞蹈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