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淮北梆子戏
项目序号:1117
项目编号:Ⅳ-155
公布时间:2011(第三批)
类别:传统戏剧
所属地区:安徽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阜阳市
保护单位:阜阳市演艺有限公司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阜阳市
  
  淮北梆子戏原名“梆子戏”,简称“梆子”,又名“沙河调”,是安徽省具有较大影响的剧种之一,主要流传于安徽阜阳、淮北、宿县、亳州、蚌埠、淮南以及河南沈丘、商丘、漯河和江苏徐州等二十余县市。其源为秦腔,流入阜阳地区后,吸收当地流行的坠子嗡、灶王戏、淮词、布袋戏、船工号子等民歌、小调,经过艺人长期的革新创造,又受到皖北地区乡音土语的影响,逐渐衍化成具有皖北地方特色的剧种。
  淮北梆子戏的特点是唱腔高亢激越,朴实大方。对这种演唱形式,人们习称为“高梆”。淮北梆子戏的唱腔为板腔体,主要有“慢板”、“二八”、“流水”、“飞板”4种板式。其板式结构与河南豫剧相近,但又有花腔多、甩腔多等突出特点。淮北梆子戏的剧目,大多改编或移植自历史题材,大戏情节扣人,小戏生活气息浓郁,深受黄淮一带群众青睐。
  淮北梆子戏来源于民间,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其粗犷质朴的表演风格,起伏有致的念白,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男声唱腔激昂高亢,女声唱腔委婉细腻。意深情切、以情感人的行腔唱法,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在淮河流域最具代表性,堪称淮北梆子戏的活化石,有着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淮北梆子戏几百年来,在不断继承、创新中发展,并逐步形成为具有安徽特色的独立剧种。淮北梆子戏不论从文化内涵还是艺术风格上,都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471
姓名
王永兰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戏剧
项目编号
Ⅳ-155
项目名称
淮北梆子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阜阳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Ⅳ-155
项目名称
淮北梆子戏
类型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
编号
Ⅳ-155
项目名称
淮北梆子戏
类型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