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传统棉纺织技艺(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 
项目序号:883
项目编号:Ⅷ-100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四川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德昌县 
保护单位:德昌县文化馆(德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德昌县美术馆、德昌县傈僳族文化研究中心)

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是用火草、火麻的植物纤维,经过二十多道工序纺织成布匹的传统技艺,主要流布于四川省德昌县金沙傈僳族乡和南山傈僳族乡及其周边地区,新昌县的巴洞乡团结村、宽裕乡新裕村、乐跃镇沙坝村等傈僳族小居住村落也有零星流布。德昌傈僳族居住区以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著称,这里居住的傈僳人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具有民族风情。

傈僳族自织的布俗称“火草布”,系将山坡采来的火草叶撕下背部的膜,把火麻杆剥下皮后,分别捻成线,再用织布架自织成布。德昌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较有特色,编织时有两梭,一梭为火草线,一梭为麻线,然后交织而成。整个制作过程要经过采、撕、割、晒、淋、泡、理、漂、绕、纺织等加工环节,每一道工序都是靠双手完成,用简易的自制织布机编织,混合纺成布制作女性衣裙、男性衣裤和挎包等。制成一件衣服甚至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这一技艺广泛在傈僳族妇女群体中传承。每年的六七月间,德昌傈僳族妇女们便三五成群地上山采撷大山深箐里的野生火草叶片,割火麻杆,大家聚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交流织火草布的手艺。在传统社会,评价一个傈僳族姑娘是否优秀,主要是看她是否会纺线织布,特别是在物资极为困乏的年代,居住在深山的傈僳族妇女们就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灵巧的手艺,织出一匹又一匹美观大方的火草布来缝制一家老小的衣裳。

德昌傈僳人是自明代洪武年间开始,因不堪官兵和土司欺压之苦,陆续从川滇结合部的金沙江、雅砻江流域迁徙至德昌的,火草织布技艺随之带到德昌,并形成了特别的地方文化。

火草织布技艺是傈僳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形成的艺术结晶,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是传统文化和民间技艺的瑰宝,蕴含着傈僳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充分反映傈僳人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800
姓名
李从会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傈僳族
类别
传统技艺
项目编号
Ⅷ-100
项目名称
传统棉纺织技艺(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德昌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Ⅷ-100
项目名称
传统棉纺织技艺(枣阳粗布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
编号
Ⅷ-100
项目名称
传统棉纺织技艺(惠畅土布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
编号
Ⅷ-100
项目名称
传统棉纺织技艺(威县土布纺织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威县
编号
Ⅷ-100
项目名称
传统棉纺织技艺(维吾尔族帕拉孜纺织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
编号
Ⅷ-100
项目名称
传统棉纺织技艺(余姚土布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余姚市
编号
Ⅷ-100
项目名称
传统棉纺织技艺(南通色织土布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
编号
Ⅷ-100
项目名称
传统棉纺织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
编号
Ⅷ-100
项目名称
传统棉纺织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魏县
编号
Ⅷ-100
项目名称
传统棉纺织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肥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