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方非一式,圆无一相”的紫砂,体验“古傩遗响,梨园奇葩”的淮剧,探索“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的苏绣……“五一”期间,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走进江苏,带领观众领略江南文化的厚重与雅致。
《非遗里的中国》多维讲述非遗传承人、创新应用人与他们背后的故事,以创新表达将中华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情怀熔铸其中——紫砂陶制作工艺繁复精湛,经百年洗礼成就独特气韵,“美以致用,和而不同”“温润如君子,廉洁如高士”是中国文人寄寓紫砂的精神追求。杂技表演惊、难、奇、美,十年磨一技,靠的是手艺人不懈的坚持与坚守,展现的是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将1700多年的传承与新材料应用、新科技研发相结合,领跑世界,毫厘之间饱含中国精神、中国智慧。
节目中,每一项非遗技艺都散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每一个非遗故事都饱含着匠心巧运的生活质感。人称“姑苏绣郎”的85后小伙张雪打破苏绣“传女不传男”的传统,与清华美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米海鹏合作,首创国内第一幅“非遗+科技”的动态交互苏绣作品《锦绣兰蝶》。“会动的苏绣”融入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感光油墨、感温交互等技术,用三维立体绣营造出花开蝶舞的意境……在科技的赋能下,非遗传“古”开“新”,释放了潜在的生产力,打开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多种艺术元素的跨界融合、叠加互补是文化节目形式创新的重要手段。《非遗里的中国》将淮剧、苏绣与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等非遗文化与实景创演秀相结合。寻常巷陌,人间烟火,地域文化符号化为生动可感的视听语言,将摇曳生姿、流光溢彩的江苏非遗故事娓娓道来,实现了与当代观众的情感联结。
坚持生产性保护、创新性发展,推动审美与生活的双向奔赴,非遗里的“江苏”既凸显地域特色,又是“何以中国”的生动样本,“日日新,又日新”的活力演绎出新时代的苏风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