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2   星期四   农历四月廿五   
非遗助力巴蜀文旅走廊建设——2024年川渝非遗保护联盟系列活动举办
来源:文旅中国 作者:付远书 创建时间:2024-12-28 14:10:00

12月26日至12月28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指导,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共同主办,眉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的“非遗助力巴蜀文旅走廊建设”——2024年川渝非遗保护联盟系列活动在四川省眉山市举办。

本次系列活动以“非遗助力巴蜀文旅走廊建设”主题,通过实地调研、专家授课、交流座谈等形式,推动两地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共同探索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新路径。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主任李琳指出,川渝非遗保护联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深化川渝两地非遗系统性整体性保护,助力巴蜀文旅走廊建设,推动川渝两地非遗交流互鉴,合作共赢,深化和拓展两地同根同源非遗项目共建共享、共保共传,促进两地非遗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重庆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牟元义表示,川渝非遗保护联盟自成立以来,各成员单位深化合作、携手共进,持续加强两地同根同源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和交流合作,将渊源深厚的非遗名片越擦越亮,不断展现了巴蜀文旅在新时代的新形象、新使命。新的一年,希望通过加强联盟建设、推动品牌建设、开展互动交流、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共同打造联盟成为川渝非遗交流传播的重要阵地,成为巴蜀文旅走廊建设的生力军。

在12月27日召开的“非遗助力巴蜀文旅走廊建设”会上,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郭桂玲,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谭小兵分别对2024年四川省和重庆市非遗协会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的主导下,川渝非遗联盟通过交流合作,共享非遗资源,共同促进川渝非遗传承传播形成新格局、增加新动能,初步显示出“1+1>2”的合作效益。202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年,两地将在川渝非遗联盟中进一步发挥作用,通过广泛凝聚两地社会力量参与巴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协力探索非遗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径、携手推进巴蜀非遗理论建设、聚焦主责主业开展业务合作等内容,共同推动川渝非遗保护工作,为川渝两地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次活动是共商推进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打造‘巴蜀’区域非遗保护品牌,研讨非遗助力巴蜀文旅走廊建设,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的具体行动。”四川省非遗保护中心(馆)主任李琳表示,近年来,川渝非遗联盟本着“资源共享、协同共进、联动共建、互利共赢”的原则,推动着川渝非遗保护工作共同发展。其中,四川省在2024年通过非遗公共品牌、知识产权保护、数字非遗馆、非遗工坊、百城百艺、天府旅游美食品牌等建设工作,大力推动非遗的转化利用和非遗品牌建设,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和创新转化。

会议现场,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教授何一民以《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新特点——以成都非遗“双创”与世界文化名城建设为例》,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余强以《传统手工艺再创造》作专家授课。

活动还组织了交流座谈,调研了东坡泡菜,青神竹编等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川渝非遗保护联盟成员单位、四川省非遗保护中心、重庆市非遗保护中心、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重庆市非遗保护协会、眉山市文广旅局及川渝两地相关市州非遗中心(文化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0余人参加本次系列活动。(图片由活动方提供)

编辑: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