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89)
机构
(0)
政策
(1)
资讯
(81)
清单
(28)
资源
(6)
学术
(61)
百科
(0)
其他
(1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古琴艺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古琴又称“琴”、“七弦琴”,别称“绿绮”、“丝桐”。它主要体现为一种平置弹弦乐器的独奏艺术形式,另外也包括唱、弹兼顾的琴歌与琴、箫合奏。古琴相传创始于史前传说时代的伏羲氏和神农氏时期。以目前考古发掘的资料证实,古琴作为一件乐器的形制至迟到汉代已经发展完备,其演奏艺术与风格经历代琴人及文人的创造而不断完善,一直延续至今。古琴演奏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艺术水准最高,最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器乐演奏形...
查看更多
林晨:千古琴韵静候知音
2018.12.07
人物
谈及文人雅趣,古琴总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作为我国历史渊源最为久远而又绵延不断的一种器乐形式,古琴艺术从诞生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发展史。古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而长期以来,古琴作为传统四艺之首,除了是文人明心见性、修身养性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承载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不可取代的文化符号。 像其他传统艺术门类一样,古琴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过多次起伏与沉沦。尤其是近代以来,由于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的剧烈变革,古琴艺术一度式微...
查看更多
“菠林喇叭”的激活策略研究
2018.11.23
调研
【内容提要】“周家班”是中国民间鼓吹乐的代表,其所传承的“菠林喇叭”艺术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文章通过 “周家班”对“菠林喇叭”的保护与传承实践调研查究,揭示出“周家班”激活“菠林喇叭”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及文化自信的策略与步骤,同时也对“周家班”传承“菠林喇叭”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的困境提出思考。 【关键词】周家班 菠林喇叭 艺术价值 人文价值 文化自信 图1 周家...
查看更多
图木热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达斡尔族,1927年8月生,2018年5月去世,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斡尔族乌钦代表性传承人。9岁起师从苏维孝、敖生花学唱乌钦。演唱的乌钦有《打渔》《伐木》《到甘珠尔庙会赶集》《戒酒》《戒色》《戒气》《额尔古纳河流域巡查记》等。近年来协助
中国音乐
学院、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满洲里市群众艺术馆等演唱并录制了数十部传统乌钦、扎恩达勒、童谣、民间故事。除此之外,还编写并出版了《达斡尔乌春》《达斡尔民间故事》等作品...
查看更多
陈济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5年5月生,福建省泉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1957年考入福建省闽南戏实验剧团,曾随蔡尤本学过“教槌柏”,随梨园戏名家李小怣学过击鼓技艺,1960年拜入梨园戏名鼓师林时枨门下,系统修习梨园戏传统司鼓技艺。司鼓技艺高超,与各部门的协作能力极强,因在《董生与李氏》中司鼓出色,福建省第十九届戏剧会演特为其增设了司鼓奖。不仅精于舞台演绎,还十分注重梨园戏司鼓技艺的理论总结,参与编纂的论文收入《
中国音乐
词典》《艺术论...
查看更多
方由根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10月生,2020年6月去世,江西省武宁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薅草锣鼓(武宁打鼓歌)代表性传承人。从1955年开始,便跟随父亲方宜春学唱打鼓歌,在集体生产劳动中,为本村及周边乡镇的集体生产鼓劲助阵。1986年,在武宁县政府举办的万人歌会暨学术研讨会上,演唱的《到山来》等多首曲目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赞誉。部分曲目被《
中国音乐
词典》收为辞条。2006年被特聘为打鼓歌教员,在全县中小学教授打鼓歌。
查看更多
张少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4年10月生,湖南省衡阳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78年进入衡阳市祁剧团工作,曾在
中国音乐
学院进修。师从祁剧名旦黎燕飞、谢美仙、张瑞莲。唱腔甜润,语言、形体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表演风格端庄、沉稳、细腻。主演了四十余台祁剧。舞台形象深入人心,如《闹严府》中的严婉玉、《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等。曾获文华新剧目奖、湖南省优秀青年演员称号等。2011年应邀赴香港参加中国戏曲节演出活动并讲授祁剧高腔艺术。
查看更多
林晨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73年11月生,上海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幼承家学,1985年起随父林友仁学习古琴,后受教于姚公白、吴文光。2000年毕业于
中国音乐
学院,同年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工作,以琴学为主要研究方向。2006年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秘书长。曾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口头与非物质遗产项目“古琴艺术”的申报与履约工作,并常年参与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曾在
中国音乐
学院、中国艺术研...
查看更多
丁承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3月生,河南省开封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自小随胞姊丁伯苓学习古琴,16岁拜师于泛川派顾梅羹,继而师从广陵派张子谦。1969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今武汉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曾任教于河南大学、武汉音乐学院,同时兼任
中国音乐
学院、台湾“南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琴学研究成果突出,特别是对清商三调、上古琴制及瑟的研究与实践都颇有建树。曾主持全国艺术科学...
查看更多
何忠信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3年12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安鼓乐代表性传承人。从1968年开始,师从鼓乐艺人何生哲、何生碧学习鼓乐。1989年至今担任长安何家营鼓乐社社长。多年来,挖掘、整理鼓乐艺术成效显著,编排的尺调坐乐套曲《群英宴》享誉海内外。2005年12月,应
中国音乐
学院之邀赴京作了《西安工尺谱吟唱》专题讲座。致力于鼓乐的传承,已培养四批112名鼓乐传承人,并在何家营小学开设鼓乐课。管理的西安鼓乐陈列馆,先后接待过几十个国家的文...
查看更多
1
6
7
8
9
10
1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