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0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十七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921)
机构
(0)
政策
(9)
资讯
(640)
清单
(911)
资源
(80)
学术
(230)
百科
(0)
其他
(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薅草锣鼓(宣恩薅草锣鼓)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宣恩县 薅草锣鼓又名“打闹歌”,俗称“打闹”,是一种流行于土家族聚居区的民间歌曲形式。土家人在薅草季节聚集数十乃至数百人集体劳动,此时往往请两名歌手面对薅草众人进行表演,一个击鼓,一个敲锣,随着锣鼓声边唱边舞,薅草众人则从旁和唱。其歌词多为一韵到底,内容则分为“歌头”(俗称“引子”)、“请神”、“扬歌”、“送神”等部分。舞时双手随脚步摆动,左手随左脚,右手随右脚,轻快活泼,柔中带刚。薅草锣鼓曲牌灵活多样,歌师能根据演...
查看更多
薅草锣鼓(宜昌薅草锣鼓)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宜昌市 薅草锣鼓又名“打闹歌”,俗称“打闹”,是一种流行于土家族聚居区的民间歌曲形式。土家人在薅草季节聚集数十乃至数百人集体劳动,此时往往请两名歌手面对薅草众人进行表演,一个击鼓,一个敲锣,随着锣鼓声边唱边舞,薅草众人则从旁和唱。其歌词多为一韵到底,内容则分为“歌头”(俗称“引子”)、“请神”、“扬歌”、“送神”等部分。舞时双手随脚步摆动,左手随左脚,右手随右脚,轻快活泼,柔中带刚。薅草锣鼓曲牌灵活多样,歌师能根据演...
查看更多
花儿(新疆花儿)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花儿广泛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及新疆四省区的回、汉、土、东乡、保安、撒拉、藏、裕固8个少数民族中,是运用当地汉语方言在村寨外歌唱的一种山歌形式,俗称“少年”、“山曲儿”、“花曲”、“野曲”(与“家曲”即“宴席曲”相对)等。花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其内容多为祈求风调雨顺、歌唱劳动生活和男女爱情等。花儿的传唱主要在日常生产生活与“花儿会”两种场合下进行。 新疆花儿是新疆各地回、汉、锡伯...
查看更多
花儿(新疆花儿)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 花儿广泛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及新疆四省区的回、汉、土、东乡、保安、撒拉、藏、裕固8个少数民族中,是运用当地汉语方言在村寨外歌唱的一种山歌形式,俗称“少年”、“山曲儿”、“花曲”、“野曲”(与“家曲”即“宴席曲”相对)等。花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其内容多为祈求风调雨顺、歌唱劳动生活和男女爱情等。花儿的传唱主要在日常生产生活与“花儿会”两种场合下进行。 新疆花儿是新疆各地回、汉、锡伯等民...
查看更多
花儿(七里寺花儿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花儿是广泛流传于甘、青、宁及新疆四省区的回、汉、土、东乡、保安、撒拉、藏、裕固等8个民族,并一律使用当地汉语方言,只能在村寨以外歌唱的山歌品种,通称“野曲”(与“家曲”即“宴席曲”相对),又称“少年”。其传唱分日常生产、生活与“花儿会”两种主要场合。“花儿会”是一种大型民间歌会,又称“唱山”。 七里寺峡位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南古鄯镇境内的小积石山麓。在这里举行的花儿会至少已有百年历史。每...
查看更多
花儿(松鸣岩花儿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和政县 花儿是广泛流传于甘、青、宁及新疆四省区的回、汉、土、东乡、保安、撒拉、藏、裕固等8个民族,并一律使用当地汉语方言,只能在村寨以外歌唱的山歌品种,通称“野曲”(与“家曲”即“宴席曲”相对),又称“少年”。其传唱分日常生产、生活与“花儿会”两种主要场合。“花儿会”是一种大型民间歌会,又称“唱山”。 松鸣岩位于临夏州和政县城南23公里的吊滩乡小峡风景区之中,景区由西方顶、南无台、玉皇峰、鸡冠山四峰组成,是甘...
查看更多
兴山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兴山县 兴山县汉时属南郡,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260)析秭归北界置兴山。兴山位于大巴山余脉,长江西陵峡北侧,东邻宜昌市、保康县,南连秭归县,北靠神农架林区,西接巴东县。兴山民歌分布于兴山县各乡镇及其东、南、北部的周边地区。 兴山民歌源远流长,蕴藏丰饶,国内音乐学界部分学者将其指认为“荆楚古歌”的遗存。此说可从曾侯乙编钟,特别是本地区长阳县出土的商周青铜钟磬的音列结构中找到印证。 兴山民歌音调奇特,常常...
查看更多
科尔沁潮尔史诗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科尔沁潮尔史诗流行于内蒙古东部的通辽市、兴安盟一带,是蒙古族史诗的一种地方性传统演述形式。科尔沁潮尔史诗用弓弦
乐器
潮尔伴奏,由专门的史诗艺人——潮尔奇以自拉自唱的形式进行说唱表演,讲述天神脱胎下凡成为可汗和英雄,与危害人间的恶魔蟒古思进行战斗,保卫家乡、捍卫和平的故事。史诗音乐曲调自成体系,共九套二十多种,在演述中可以自由变化。科尔沁潮尔史诗曲目有数十部之多,其中“十八部蟒古思因·乌力格尔”是一种大型的串联系...
查看更多
吴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广大民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地区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吴歌口口相传,代代相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吴歌源远流长,《楚辞•招魂》即有“吴蔡讴,奏大吕些”的记载。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时将吴歌编入《清商曲辞》的《吴声曲》。明代冯梦龙采录宋元到明中叶流传在民间的大量吴歌,辑录成《山歌》、《挂枝儿》。清代是长篇叙事吴歌的成熟繁荣时期,经书商刊刻、文人传抄和民间艺人...
查看更多
宝卷(吴地宝卷)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吴地宝卷是由唐代变文“俗讲”与宋代佛教“说经”演变而成的集文学、音乐、表演于一体的传统说唱表现形式,在长江以南的吴语地区均有流传,在苏州地区主要流布于吴江区同里镇、张家港市凤凰镇、昆山市锦溪镇、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等地,一般在乡村庙会、农家婚庆、寿诞、迁居、婴儿剃头时用方言宣唱。 从明徐献忠《吴兴掌故集》载“近来村庄流俗以佛经插入劝世文、俗语,什伍群聚,相为唱和,名曰宣卷”可见,吴地宝卷至少有500多年的历史。吴地宝卷由上手一人主唱,下手二至八人(连同乐队...
查看更多
1
115
116
117
118
119
19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