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2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九   
搜索
杨增贵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生,青海西宁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彩(湟源排灯)代表性传承人。杨增贵自幼跟随舅父李增瑞学习木工,擅长制作各类家具及木器雕花、乐器制作,这为他的排灯技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杨增贵在排灯的设计、雕刻、制作中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方法,在原有排灯制作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采用了光、电、声的现代手法,画面内容包罗万象,使排灯更加生动、美观。
查看更多
吴天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布依族,1954年生,贵州兴义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依族八音坐唱代表性传承人。1962年跟随父辈吴尚叔学艺。四十余年来,一直从事八音乐器演奏,近年来主要在万峰林民族景点演出。2002年,随队赴南京参加中国国家级风景区民族文艺展演获第一名和最佳创意奖,2005年获贵州省“杜鹃杯”曲艺大赛一等奖。其代表作品有《贺喜堂》《卜嘿档》等,先后在各级调演中获奖,受到好评。
查看更多
郭天禄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生,陕西富平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疆曲子代表性传承人。曾供职于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经济贸易委员会。12岁随父郭成明学习三弦,1960年后,跟随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新疆曲子第一传人张生才学习演奏四胡、二胡、笛子、凤凰琴等乐器。其演唱声音洪亮、字正腔圆。几十年来,长期下乡演出,深受群众欢迎。收集整理的传统曲目有《两亲家打假》《刘海砍樵》《老换少》,创作曲目有《王三耍钱》《张先生醉酒》《一根绳子》等。
查看更多
王青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生,陕西榆林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榆林小曲代表性传承人。榆林小曲研究会会长。1968年跟随其父著名榆林小曲乐器演奏师王子英,在学习演唱的同时,先后学习三弦、琵琶、秦筝、扬琴的演奏技法。1983年任陕西秦筝学会理事,2002年为榆林小曲演唱团团长。多年来,从事演出、传承、出书、出碟等资料收集的研究工作。
查看更多
陈志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生,福建泉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二级演奏员。陈志杰1978年进入福建艺校木偶班,学习木偶表演艺术,1979年师从本团鼓师龚天锡,是目前泉州市唯一一位二级演奏员。从事司鼓及打击乐器的近三十年中,他抢救排练了《目连救母》《李世民游地府》《三藏取经》等一批传统剧目,并演出《水漫金山》《火焰山》等优秀剧目以及大量新剧目,是泉州提线木偶传统音乐“傀儡调”及司鼓、打击乐器演奏的重要传承人。他曾荣获...
查看更多
刘景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生,辽宁凌源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凌源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刘景春自幼对二胡、三弦、四弦等民族乐器尤感兴趣,曾向唐山皮影团的著名琴师学习四弦演奏技艺,1980年任凌源县皮影团团长兼四弦琴师。他多次参加省市重大艺术调演并获得奖项和好评,1998年他组建了景春皮影团,并培养了女儿、孙子等皮影继承人,为凌源的皮影艺术做出了突出贡献。
查看更多
刘年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生,湖北潜江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刘年华1961年随祖父到潜江皮影队学艺,拜万光禄为师,又得祖师周天元亲身传授。他精通鸡鸣腔、渔鼓腔皮影戏,并从事皮影雕刻艺术。他雕刻皮影近六百余件,皮影头茬近两千余个,改编移植剧本三百多个,传教徒弟二十余人。他精通祖传的鸡鸣腔、渔鼓腔的各种打击乐和弦乐扬琴,并能够一人使用多种乐器配合演唱,至今在江汉平原各地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查看更多
申国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生,河北成安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冀南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申国瑞10岁开始跟随父亲及老师学习皮影和打击乐器,曾跟随成安县西姚堡村第一代皮影戏传人苏文秀学习刻制皮影人物和掌扦技艺,跟随郭永年和郭春荣学习演唱,因而身兼多种技艺,1949年至今长期从事皮影演出。他刻制的皮影风格古朴,形象夸张,很具装饰风格;他的掌扦技术娴熟,变化灵活,他的表演曾多次获得所在市县文化部门的奖励。他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搭建演出棚和场地,培...
查看更多
傅希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生,河北成安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冀南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傅希贤1952年受当时时尚皮影剧演出的影响,爱好皮影并参与皮影制作和演出活动,1953年正式向皮影艺术家苏文秀学习操杆并兼学打击乐器,技艺渐于精妙。20世纪50年代在石家庄皮影剧团工作,操杆主干,成为剧团骨干演员,至今在冀南大地城乡演出,曾多次组班,传授技艺。他的皮影刻制造型淳朴,刀功老辣;他的操杆准确利落,表演惟妙惟肖,被称为“铁杆”;他的对白善于吸收流行...
查看更多
张占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生,河南南乐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连戏(南乐目连戏)代表性传承人。张占良祖辈三代均参与目连戏演出,自幼深受长辈影响,熟练掌握目连戏的表演和台词,1962年拜南乐目连戏第五代传人苏尚志为师,经过数年努力,掌握了目连戏的表演、音乐、特技、道具等全部技艺,精通目连戏各种道具制作及部分乐器的制作,对传统表演中的“吃火”“锯解磨研”等带彩特技和烟雾、音效、脸谱等独门绝技,均有熟练的掌握。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