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2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九   
搜索
黄朝宾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布依族,1926年生,2008年去世,贵州册亨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依戏代表性传承人。黄朝宾1934年开始师从第八代戏师学习技艺,精通“小旦”“小生”“文官”“武打”等角色,熟练掌握布依戏伴奏乐器二胡的演奏。1953年赴广西拜师学艺,吸收壮北戏技艺,发展了布依戏的表演,回乡后在乃言河流域传授布依戏,使该地区布依戏至今保留着演出古装戏的艺术传统,1960年任乃言布依戏队戏师迄今。他主持戏班,编导、排练的《武显王闹花灯》《转路调》等十多个剧目...
查看更多
陈克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生,云南玉溪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灯戏(玉溪花灯戏)代表性传承人。陈克勤1951年参加玉溪人民实验剧团,学习花灯唱腔、剧本文学及乐器伴奏,并受教于老艺人薛国兴、杨炯明、吴家顺,在花灯表演特别是花灯唱腔上形成了自己的演唱特色,他同时还担任剧团花灯组(后改花灯团)的编导、演员兼乐队伴奏,后相继任农场文艺队队长、群众艺术馆辅导组组长、玉溪地区行署文化局群文科科长,1995年3月退休,继续应聘在文化局工作。陈克勤集编剧、表演、演奏...
查看更多
戴建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生,河南濮阳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弦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作曲。戴建平1958年师从大弦戏古曲牌第六代传人、锡笛演奏家常增寿系统学习唐宋大曲、元明罗罗腔、青羊腔(大抹腔)、沟沟腔、昆山腔及古俗曲、小令,熟记近三百曲牌,并学习古曲牌专门演奏乐器锡笛、笙、竹笛等,是全面掌握古代七大声腔的唯一现存者,为濮阳大弦戏古曲牌、锡笛第七代传人,曾为四十余部大弦戏创作、设计声腔。戴建平1964年入河南省濮阳县大弦戏剧团工作至今。2007...
查看更多
江湘璈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生,江西婺源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剧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婺源徽剧团乐师。江湘璈1956年参加婺源徽剧团,1958年跟随陈攀华学习乐器演奏,逐渐熟悉了婺源徽剧音乐及乐器演奏技法,成为该剧团主要乐师。江湘璈从艺数十年,不仅继承、掌握了大量丰富的徽剧曲谱、曲牌,还从事徽剧音乐创作,由他担任作曲的《风雨路上》参加上饶地区文艺汇演,获创作一等奖。
查看更多
龙正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哈尼族,1943年9月生,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棕扇舞代表性传承人。16岁开始向祖父龙保扎、父亲龙德嘎学习哈尼族棕扇舞,熟练掌握各种舞蹈动作套路和技巧,以及小三弦、二胡、树叶、唢呐、牛皮鼓等伴奏乐器的演奏技巧,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和欢迎。曾先后随同元江县哈尼族民间艺术团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演出,广受好评。为使哈尼族棕扇舞得到传承发展,坚持授徒传艺,多名徒弟已出师。
查看更多
扎西次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42年1月生,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嘎尔代表性传承人。1951年被选入专业艺术团队,跟随西藏传统音乐名师学习嘎尔舞,同时掌握乐器扬琴、扎年、笛子、京胡、二胡、毕旺三线(甘加)、长笛、唢呐等演奏技法和乐理乐谱。1983年至1998年在西藏大学艺术学院传授嘎尔舞,出版音乐合集《密布暇集》。退休前整理并出版了嘠尔舞乐谱《曲珍嘎瑞》,退休后出版了音乐专辑《藏族传统精品音乐》,2000年出版了《西藏古典音乐》。2013年,为...
查看更多
道尔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37年10月生,2014年2月去世,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查玛代表性传承人。幼时在阿拉善左旗广宗寺当喇嘛,跟随师傅学会了查玛舞的传统跳法,掌握了面具与服饰的搭配和查玛音乐的演奏方法,在阿拉善地区完整地传承了查玛舞传统表演,并挖掘整理了查玛舞服饰资料。20世纪90年代开始,组织十几名广宗寺的年轻喇嘛传习查玛舞的表演技巧和查玛舞伴奏乐器的演奏,使得查玛舞原始跳法在广宗寺得以传承和延续。
查看更多
韩富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7月生,2017年1月去世,山西省寿阳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傩舞(寿阳爱社)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爱民间艺术,16岁跟随祖父、父亲开始学习傩戏,并跟随傩戏班社进行节俗演出。1963年开始整理爱社的舞蹈动作,随后又学习傩戏的打击乐器以及鬼傩面具的制作工艺等,成为韩沟村第四代爱社“全把式”及傩俗活动召集组织者。曾多次率领傩戏班参加街头文艺巡演。1985年配合县文化馆搜集整理爱社资料,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2008年为中国傩戏...
查看更多
文琰森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1月生,广东省深圳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松岗七星狮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对醒狮和武术有浓厚兴趣,1947年拜七星狮传人焦贤为师。在焦贤师傅门下苦练数十年,掌握了七星狮舞的各种套路和舞蹈动作,并熟悉伴奏鼓乐及锣、鼓、镲等各类乐器的应用。2006年街道成立醒狮训练社,在松岗本地招收新学员传授七星狮艺,并积极参加各项醒狮活动和表演,在香港等地区和英国、荷兰教授学徒多名,使七星狮舞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塔吉克族,1953年生,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塔吉克族鹰舞代表性传承人。买热木汗·阿地力生长在鹰舞艺人之家,从小跟随父亲阿地力·库孜巴义学习鹰舞。她熟悉鹰舞的表演形式与表演技巧,充分掌握了民间鹰舞的各种跳法,熟知鹰舞的各种曲调,还擅长手鼓和多种塔吉克民间乐器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