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2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九   
搜索
姚启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5月生,2017年12月去世,湖北省丹江口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吕家河民歌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祖辈、父辈学唱吕家河民歌,擅长演唱各类民歌小调、长篇叙事诗歌,能唱各类民歌一千二百余首,被当地群众称为“歌袋子”。代表作品有《对战歌》《黑暗传》《拜年》等。能够即兴编词演唱,熟练演奏多种民间乐器。演唱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内容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作为一个文盲歌师,仅靠纯记忆的方式保存了大量活态的民歌史料,演唱、整理、编创吕家河...
查看更多
洪振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3月生,辽宁省鞍山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千山寺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家庭影响,笃信佛教,先后师从任庭喜、果心、王全林等人,悉心学习千山寺庙音乐的演奏,能熟练演奏笙、笛、箫等乐器,掌握近一百四十首佛、道传统曲目,如佛教音乐《香赞》《戒定真香》等,道教音乐《白鹤飞》《天尊韵》等。1989年接任千佛乐团团长,带领乐团经常应邀在全国各地的佛、道寺庙开光及法会活动中进行演奏,还多次走出国门,先后赴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传播千...
查看更多
杨达吾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65年10月生,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回族民间器乐代表性传承人。自幼传承父辈泥哇呜(扁豆哇呜、牛头哇呜)的制作及演奏技艺。1994年在宁夏平罗县渠口乡自建锅头窑,进行泥哇呜的造型改进和烧制,开始小批量生产。经过其多年的摸索和试制,改良烧制后的泥哇呜更易吹奏、耐久性更强、造型及音色更加优美,成为宁夏特色旅游工艺品。同时研制出了双腔体及多腔体泥哇呜,音域能够拓宽到两个八度,可以作为专业乐器进行推广。近年来,在各级文...
查看更多
简伯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土家族,1944年5月生,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打溜子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父亲简採舟学习打溜子,1957年开始参加婚丧嫁娶、新年玩灯、祝寿送匾等民俗演奏活动。从艺六十余年,熟练掌握打溜子各种曲牌,精通鼓、锣、钹等溜子乐器演奏技法,尤其擅长司鼓,能运用丰富的鼓点和手势动作,指挥乐队的起、承、转、收,启发协调乐手的演奏。代表曲目有《上天梯》《龙虎斗》《堆罗汉》《鸡头》《扑灯蛾》《蛤蟆打嘴》等。曾多次带领乐班在国家...
查看更多
楼正寿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11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番音乐(楼塔细十番)代表性传承人。9岁起随父亲楼如竹(第二任楼塔细十番协会会长)学习十番,各类乐器演奏都较熟练,尤其擅长板胡演奏。演奏风格根据不同的曲牌既细腻又粗放。20世纪80年代末,为振兴楼塔细十番积极奔走,重新组织有基础的村民练习、表演楼塔细十番。2007年3月自担任楼塔细十番协会会长以来,组织会员经常开展活动,参加各种演出,还主动与楼塔镇中心小学等几所学校联合,组建楼塔细...
查看更多
姚少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7月生,2011年3月去世,河北省滦南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唢呐艺术(唐山花吹)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唢呐世家,9岁学艺,姚氏唢呐第六代传人。技艺特征有反腕、点、剜、正、反摩挲、单、双倒手等。不仅全面继承了唐山花吹的技巧,还有所发展,吹、咔、哨、耍,无所不能,主奏乐器唢呐在他手上如同变魔术一般,边吹边耍,令人目不暇接。舞台作风正派,艺德高尚,能充分调动乐队的整体优势,高潮时一人同时吹奏六支唢呐。1990年登上中央电视台“中国...
查看更多
张明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40年10月生,2012年6月去世,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儿(宁夏回族山花儿)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爱民间音乐,7岁起随本村三老伯和马如录等艺人学唱小调、花儿。同时,不断向其他艺人虚心学习,广泛积累和丰富了自己的演唱曲目,形成个人的演唱特色。还能演唱眉户曲调和秦腔,并擅长演奏泥哇呜、竹咪咪等回族民间乐器。多年的磨炼形成了高亢、粗犷、豪迈且富有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的演唱风格,最大特色是能即兴自编自唱花儿小调。196...
查看更多
夏永西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5年生,福建泉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音代表性传承人。曾师从陈泽霖、蔡锡森学习南音,1980年任泉州市民间乐团队长,1984年在菲律宾崇德社教授南音,2001年任泉州市鲤城区南音艺术家协会会长。他能熟练地掌握南音的各种乐器,尤精于南嗳和二弦的演奏,对南音指、谱、曲亦有较好掌握,录制过《嗳仔指》等多张个人专辑。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又名玉素因·亚亚,男,维吾尔族,1941年生,新疆麦盖提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刀郎木卡姆)代表性传承人。早年随其祖父和父亲学习刀郎木卡姆,是第三代刀郎木卡姆民间艺人。他能够完整弹唱9部《刀郎木卡姆》,擅长弹奏刀郎乐器,熟悉刀郎麦西热甫表演,多次参加国内外演出活动,培养出一批刀郎木卡姆传人,获自治区“优秀民间艺人”“金手鼓”等称号。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又名艾赛提·木合塔,男,维吾尔族,1938年生,新疆哈密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哈密木卡姆)代表性传承人,新疆哈密市陶家宫乡文化站干事。自幼随祖父和父亲学习哈密木卡姆,以及哈密艾捷克、哈密热瓦甫、手鼓、唢呐等多种民间乐器,后随木卡姆大师阿洪白克、阿克帕夏等学艺,能够背唱全套哈密木卡姆,熟练运用多种乐器和演唱技巧,是集歌词、音调、韵律、乐器等于一身的优秀木卡姆艺术家,多次参加全国及自治区文艺演出并获奖。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