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0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十七   
搜索
论坛
保护东南亚的文化多样性:东南亚的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史 阳    东南亚地区民族众多、宗教多样,是世界知名的民俗博物馆,学术界公认的人类文化多样性(culturediversity) 的宝库。在全球化时代,面对外来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日益成为了富有时代意义的紧迫任务。21 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保护口头非物质文化的热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至今,东南亚地区共有9 项非物质文化位列其中,即越南顺化的宫廷...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的培育―――以贵州为例周必素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独树于世界文明之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民族中世代传承,是各民族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形式,已经成为了民族精神的固化物。通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建立起民族间和个人间团结、友爱、和谐的良好氛围,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体现。本文即以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培育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一个常识 此二人转非彼二人转       如果说“小沈阳”是当下最流行的网络搜索语,那么冠在他名字之前的“二人转”,也跟随着他一起火遍了全国。许多观众把观看小沈阳的演出,直呼为“去看二人转”。小沈阳的“职称”至今依然是“二人转演员”。然而,我们看到的真的是二人转吗?二人转艺术真的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扬光大吗?在一片火爆的插科打诨中被湮没了本来面目的二人转,在声名鹊起之际,却也被遗忘得更加彻底。  跑偏了的“二人转”  上周最惹人猜度的娱乐新闻是著名导演张艺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传承百年 广昌孟戏 赤溪孟戏团开场戏“天官赐福” 孟戏一幕“玉帝临朝”     广昌孟戏是一种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戏曲,流行于江西省广昌县境内,俗称为“孟戏”,又名“?B河戏”,约起源于明初,至今已传承演出五百余年。而整本的孟姜女南戏本,在国内被认为早已失传。“孟戏”用高腔演唱,经专家考证,其唱腔是明代四大声腔之首的“海盐腔”遗响。赤溪、大路背两路“孟戏”在剧本上标有曲牌名的曲牌有140余支,在我国戏曲音乐界引起广泛注意。经专家学者认定,孟戏高腔中有明代...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十把传世古琴亮相深圳音乐厅    3月21日,由古琴大师陈雷激带来的“复古殿的传奇”音乐会将在深圳音乐厅举行,为了让广大市民能更近距离的认识古琴,深圳音乐厅于3月15日至3月21日在二楼金树大厅举办太古遗音――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琴展,十把从北京空运来深的古琴将向市民展示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华礼乐文明。    “琴”是历史悠久的古乐器之一,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琴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不仅创造并完善了独特的琴器、琴曲、琴谱等,更因其深沉高雅的音...
查看更多
论坛
探索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之路――尹绍亭谈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     选择具有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村寨,依靠村民的力量和当地政府及专家学者的支持,制定发展目标,通过能力和机制建设、进行文化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等途径,使之成为当地文化保护传承的样板和和谐发展的楷模,这就是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作为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项目于1998年10月立项启动。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项目组在云南省内...
查看更多
武都高山戏
2009.03.11
专题报道
武都高山戏尹利宝  武都高山戏,又名高山剧,为甘肃省独有的两大特色剧种之一。1959年以前鱼龙、隆兴等地人叫它“演故事”、“走过场”、“社火戏”等。1959年10月定名为”高山戏“,1965年其名见报后被陆续载入《辞海·艺术分册》、《中国戏曲文化》、《中国戏曲曲艺辞典》等书籍中。2008年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山戏发源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的鱼龙镇,主要流传于武都区的鱼龙、隆兴、金厂、龙坝、汉王、马街、安化、佛崖、甘泉、角弓、城关等乡镇,西和、礼...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新疆人大代表呼吁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维吾尔族喀喇昆仑山区歌舞、塔吉克族鹰舞、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维吾尔族模戳印花布技艺、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维吾尔族传统织布技艺……这些都是喀什地区列入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疆人民共同的宝贵文化财富,然而现在这些财富在悄然流失。  “资源流失严重,传承机制日益遭到破坏,许多传承技艺濒临灭绝,后继乏人。”3月9日日,全国人大代表、喀什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艾克拜尔·吾甫尔用...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二十)   广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三江县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三国时期,侗族先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逐渐形成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三将侗族木质建筑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不仅造型美观,而工艺堪称一绝。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打,全以榫卯连接,结构牢固,结...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新疆民族乐器篇之一―弹拨尔    新疆是由多民族汇集的歌舞之乡。因为有了多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存在与交融,使新疆这块神秘的热土融入了更多的充满浓郁特色的民族风情和耐人寻味的地域本土音乐,而新疆各民族的乐器却更为突出和令人难忘。弹奏弹拨尔     新疆的民族乐器因地域差异,在乐器种类、乐器名称、乐器制作及对音乐的表现形式上各有千秋,给人一种独特而别样的美。在新疆民族乐器中品种最多的要数维吾尔族了。    新疆的维吾尔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乐器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