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84)
机构
(0)
政策
(5)
资讯
(404)
清单
(21)
资源
(135)
学术
(115)
百科
(0)
其他
(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整体性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
2017.06.07
专题报道
为维护非遗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自2007年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探索在非遗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这是我国非遗保护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求“见人见物见生活”,各地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周期才能完成。在建设过程中,各地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通过把非遗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文化旅游有机融合等方法,不但保护了非遗赖以栖息的生态环境,也使非遗项目得到了传承发展。现将...
查看更多
“锦绣中华——2017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即将举办
2017.06.06
其他新闻
今年6月10日,将迎来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文化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精神,更好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在文化部非遗司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前期筹备,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牵头,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国际时装周组委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服饰研究所等单位,将于6月5日至6月10日,在恭王府推出“锦绣中华——2017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六场以中...
查看更多
东风染尽三千顷——
二十四节气
之芒种
2017.06.05
专题报道
水彩画《芒种》(作者:李大嘴)节气概说
二十四节气
的第九个节气是芒种,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芒种节气开始,今年的芒种时间是2017年6月5日(农历丁酉年五月十一日)。芒种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芒”字指麦类等作物的收获,“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芒种”二字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是农事最为繁忙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芒种节气的物候特征是:“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查看更多
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于6月10日-18日在成都举办
2017.06.02
其他新闻
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和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承办,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青羊区人民政府具体执行的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将于6月10日—18日在成都举办。本届非遗节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遵循“走进生活、活态活力”的理念,以“世界风、中国节、中...
查看更多
南风原头吹百草——
二十四节气
之小满
2017.05.22
专题报道
水彩画《小满》(作者:李大嘴)节气概说每年5月20日至22日,太阳到达黄经60°时,是
二十四节气
之小满节气的开始,今年的小满时间是2017年5月21日(农历丁酉年四月廿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小满的含义即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小满三候是: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此时苦菜繁茂,那些枝条细软的喜阴植物在强烈日照下枯萎,百谷进入成熟期。小麦籽粒逐渐饱满(来源:网络)农事农谚从小满节气到芒...
查看更多
拱墅区举办第六届半山立夏节
2017.05.05
节气资讯
红药将残,绿荷初展。“立夏”是
二十四节气
中表示夏季开始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气候温暖,庄稼生长渐旺,江南一带农事、蚕事渐入忙季。2016年11月,“立夏”作为“中国
二十四节气
”之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拱墅区半山地区是“立夏习俗”的主要传承地。半山历来种植水稻、植桑养蚕,当地老百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农事知识,形成了节日风俗习惯。立夏日,按照风俗习惯,吃“乌米饭”,采摘蚕豆、烧“野米饭”,“称人...
查看更多
节气之魂在于“立”
2017.05.05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
中,每个季节的第一个“立”,无论是立春、立夏还是立秋、立冬,在古代都有特定的纪念仪式。通过这些活动提醒人们到了不同季节该有不同的农事活动和民俗,这也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周期规律的体现。“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此时植物越发枝繁叶茂,雨水多、气温高、农作物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强烈,农民早晚都要忙碌,春天播种的庄稼陆续出苗,冬小麦已经开始灌浆,浇水、拔草、除虫、防害,一刻不得闲。 虽然
二十四节气
诞生于2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很...
查看更多
活在节气里 品在立夏时
2017.05.05
专题报道
一堂自然课,孩子们通过看、听、动手、品尝四种方式,多方位了解了节气的真实模样。
二十四节气
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它凝聚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道理。节气于殷商时期就已出现,形成于秦汉,到了西汉,
二十四节气
便已完备。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中国人一直活在
二十四节气
里,身在其中,从未远离,它早已融入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生活细节里。自...
查看更多
绿荫冉冉遍天涯——
二十四节气
之立夏
2017.05.05
专题报道
立夏三候(摄影:李楠) 节气概说 立夏是农历
二十四节气
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2017年的立夏时间是5月5日,即农历丁酉年四月初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礼记·月令》解释立夏为:“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这一时节,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塘畔鸣叫觅食,蚯蚓也爬出地面呼吸新鲜空气,乡间田埂的野菜日日攀长,逐渐成熟。立夏三候描述的正是孟夏之初...
查看更多
缩短非遗与生活的距离
2017.05.03
专题报道
孙绍波 画 承载着上海人记忆的大世界,在这个五一小长假,成为了沪上人气最旺的景点之一。阔别14年的上海大世界重新开放之后,最大的特色就是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览,一些现场表演更是邀请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名家。然而,在观众们大饱眼福之余,我们也期待着大世界能够成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重要场所之一。 作为朵云轩木版水印雕版的中坚力量,李智在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来到大世界进行现场技艺展示。作为一名曾经雕刻过巨幅木版水印《群仙祝寿图》中所有人物和动物造型的名家...
查看更多
1
57
58
59
60
61
6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