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249)
机构
(1)
政策
(215)
资讯
(6342)
清单
(3477)
资源
(744)
学术
(1082)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丹珍草:格萨尔史诗遗产活形态传承与研究范式转换
2022.04.18
论坛
内容提要:格萨尔史诗作为藏族“活形态”的口头传统和文学遗产,在长期的流传和演进中,形成了一套口头与书面文本不断互动的宏大叙事系统,以及一个跨民族、跨地区、跨国境、跨文化的格萨尔史诗流传带。在新时代语境下,格萨尔史诗的传承方式不断走向丰富与多元,有效地连接了历史和现实、时间与空间。其内容与形式经过淘洗和锤炼,正在走向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新道路,并通过文明互鉴而深度融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体系,在历史话语、文学话语和国家话语之间构筑起了广阔的文化...
查看更多
沉浸体验非遗 文化润物无声
2022.04.06
论坛
游客在体验非遗民俗。 学生在制作银饰。 (摄影:本报记者 刘平安/光明图片) 学生在制作银饰。 (摄影:本报记者 刘平安/光明图片) 【热点观察】 日前,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落成开馆暨“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开幕式在京举行。这标志着,在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又新增一处代表国家和首都文化形象、彰显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气象的重要文化地标...
查看更多
林继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主义立场 ——基于清明节记忆能动性视角
2022.04.06
论坛
摘要:清明节被不同时代文献记录固化为特定时间断面上留下的民众生活的体验记忆。清明节具有超越历史、地域的永恒本质,这个本质就是生活。从本质主义立场看待非遗保护,强调非遗传统的永恒性、恒固性和生活的动态性。清明节记录了民众的生活,包含中国人特殊时间的情感倾向。清明节记忆的能动性强调了生活的选择性和变化性。清明节保护应该从清明节仪式活动与经典文本文字记录关系形成系统的文化记忆着力,还原清明节饱含不同民众不同层次的生活关系、生活情感的选择面相。清明节传统本质...
查看更多
非遗剪纸:“守正”是传承与创新的底线
2022.04.06
论坛
民国时期佛山铜凿剪纸《焰火迎春》 (选自《广东民间美术》) 近年来,在剪纸非遗界,刮起一股“创新现代剪刻纸”之风,脱离中国传统民间剪纸基因和语言,推销“去民间化”的所谓专业“西洋化”“绘画化”“机器化”“商品化”等创作理念,一时造成剪纸非遗界在传承与创新关系等理念上的混乱。对此,我深感不安。作为从事抢救研究非遗一辈子的专业研究者,我想就此谈点自己的意见。 “民间”是非遗的底线 “民间”是非遗传承的...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影响深远
2022.04.02
论坛
图①:汉代画像砖(石)上的高架建筑。 图②:山西双林寺大殿斗拱。 图③:故宫建筑上的旋子彩画小样。 核心阅读 在世界传统建筑体系中,东亚与东南亚地区的建筑是以木结构建筑为主,其中又以中国的木结构建筑发展最早也最为成熟,影响深远。其营造技艺一直传承至今,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营造技艺大部分的施工过程,主要以“八大作”为主。即木作、瓦作、石...
查看更多
李文跃:现当代景德镇传统彩瓷的艺术发展与创新
2022.03.31
论坛
【编者按】本文《现当代景德镇传统彩瓷的艺术发展与创新》,系国家级(粉彩瓷)非遗
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2022年3月28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文化调查、实践与研究“系列讲座——腾讯视频会议上的演讲稿。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文化符号。中国的瓷器装饰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单色釉瓷,一类为彩瓷。彩瓷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制瓷技术在单色釉瓷装饰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延续千年...
查看更多
郭永平 行晓荣:晋陕豫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
2022.03.30
论坛
摘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重要的国家战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是弘扬黄河文化,并使其融入当代民众生活的重要路径。基于当下非遗传承所面临的困境,应从非遗文化的内在脉络出发,加强对地方相关利益群体的关注,再造区域文化共同体。从学理上,晋陕豫三省应加快非遗学的建构,推动非遗学与黄河学的融合互补;在实践上,激活区域民众的主体性与参与性,通过多元主体合力,实现非遗的传承创新。非遗的传承创新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利于强化民...
查看更多
周牧雨:广州彩瓷与德、荷两国品牌瓷器文化特质比较
2022.03.25
论坛
【摘要】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中国瓷器发展已有2000多年历史。中国广州彩瓷、德国迈森瓷器、荷兰代尔夫特瓷器,不仅反映了各自的本土文化特质,而且通过这三个品牌瓷器的建立、产业构成与发展等方面的比较研究,能够发现它们各自文化品牌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策略方式以及“一带一路”发展的历史渊源。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广彩”,在形成自身文化特质的同时,亦可促进探索新时期文化和贸易的发展与交流。 【关键词】广彩;迈森瓷器;代尔夫特瓷器...
查看更多
本源生活: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现代转化的再认识
2022.03.23
论坛
【摘要】溯循历史的轨迹,传统手工艺一直都是社会生活的必要组成,反映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然而,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传统手工艺一度与社会生活相分离,一些强调艺术品化和投资收藏的认识及思路尚未使传统手工艺根本上脱离当前面临的困境。远离生活,必然会进入对传统手工艺认识的误区,无法完成其本应有的现代转化,也会导致“非遗”保护目的与手段的偏差,从而影响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生存、传承与发展。要实现自主生存及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传统手工艺需要再次完成进...
查看更多
蔡少燕:“具身展演”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地方认同
2022.03.17
论坛
【摘要】非遗传承在本质上是具身展演的文化过程。新时代中国非遗面临着社会转型期特有的复杂而多元的传承语境。具身展演视角强调身体、感知与外部嵌入的空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探讨范式转型中的非遗传承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南朗崖口飘色)的研究发现,在传承展演过程中,
传承人
身体技术的习得、身体与所处情境的时空互动与联结、情感流动共同作用并影响着非遗传承的动态过程。非遗传承中的具身展演不断地实现人地互动...
查看更多
1
14
15
16
17
18
10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