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大暑
搜索
论坛
  摘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性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多重意义的生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过程再生产了乡土社会的社会性别角色规范。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过程形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性别化特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与实践中,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所呈现的社会性别角色规范的再生产过程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性别化特征,很可能使得被边缘化的女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位置更加边缘。  作者...
查看更多
论坛
    2002年6月,吉林省中国满族传统说部艺术集成编委会正式成立,从那时至今,编委会已编辑完成“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三批抢救成果,共计54部约2200多万字。在这十几年中,傅英仁、马亚川、富希陆等熟悉往昔满族生活的长者和说部传承人相继去世,丛书的主编谷长春也于去年病逝。这套丛书,也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经过十几年努力,抢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满族说部的“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最后16部书稿都已付梓,预示这项浩大工程即将结束。人们欢欣...
查看更多
论坛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世界范围内兴起,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到2017年底,已有171个国家加入该《公约》,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重视。重新认识、理解《公约》中提出的保护理念,推动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持续演变的,而不是固化的、落后的    《公约》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
查看更多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肖婷,硕士研究生学历。曾任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办公室投资促进处副处长,现任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查看更多
论坛
    2018年新年前夕,中国给全世界大象送了一份新年礼物:中国于2017年12月31日前全面停止商业性象牙加工销售活动,从这天起,任何市场、店铺和摊位买卖象牙及其制品将属于违法行为。这份新年礼物,也正在对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象牙雕刻产生影响。     中国的象牙雕刻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技艺,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因其独特的材料质地、精湛的雕刻技艺...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戏曲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意义重大。戏曲不仅一般地形成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而且最终铸成中国文化的品牌特征和民族魅力。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各富特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以歌舞演故事”,是王国维在《宋元戏剧考》里为戏剧下的定义。在这里,戏剧即戏曲。据考证,中国戏剧在原始社会就具雏形,在传承中华文明和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
查看更多
论坛
江西,春秋属吴地,战国属楚地,秦为九江郡,汉为豫章郡。宋代以来,江西人文蔚起、名人辈出,可谓“名家巨擘贤材荟萃,鼎钟野瑟相激百世”。赣鄱文化蕴含着书院文化、陶瓷文化、稻作文化、茶叶文化、药业文化、矿冶文化、堪舆文化、商帮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江西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6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6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78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个...
查看更多
论坛
    去年,由文化部、海南省政府主办了第二届全国民间乐种展演,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75支代表队参加,报送曲目共340首,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参演规模最大、乐种代表队最多、报送曲目最全的一次全国民间乐种展评活动。根据展演情况分析,我们了解到当代民间乐种组合形式在社会中的基本风貌,民间乐种在全国各地流传的基本分布态势。民间乐种继承应该遵循艺术规律    民间乐种是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原始生态遗存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中国刺绣具有多重的文化遗产价值。首先是“工绣”,手工融进人的智慧和因境而变的技能,其中的个性或人的痕迹,是规整划一、机械复制的机绣不能比拟的;其次是“画绣”,以绣为画,绣娘兼为画工,汉地几大名绣主要继承或模仿文人画和西画传统,少数民族的画绣立足于乡土,在形式构成等方面属自创民间画传统,与现代艺术灵犀相通;再次是“意绣”,即以刺绣表述和传达意义,或为叙事,或为象征,或为祈祝,或为禳祛,或为族群认同的符号,或为社会分层的标识。刺绣,是一种以针为笔,以线为...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乡村里许多优秀的剪花娘子一生辛劳,晚年仍生活清苦,她们是缺少社会关注的文化传承群体(摄影:乔晓光)  乡村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性别身份的差异对文化传承有影响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乡村社会的文化传承是有分工的,不同的性别身份,承担着不同的文化角色和文化分工。男人多从事重体力、大体量以及复杂技术的劳动,如房屋建筑、建桥修庙,当铁匠、银匠、木匠、铜匠、篾匠等。还有一些村社公共仪式类的活动也规定只能男性从事,并对女人禁忌,如风水师、伞头、社火、吹手、古歌传唱者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