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2   星期二   农历六月廿八   大暑 大暑
搜索
论坛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普及和申遗热潮的兴起,以及体制内相关非遗机构的建立和保护工作的逐步完善与规范化,目前中国已成为拥有世界非遗名录最多的国家。然而,急迫的现实状况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在新世纪初以来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古老的农耕文化传统随着许多民族古老村庄的消失和习俗的流变,文化也进入快速转向遗产时期,而一些已成为遗产的项目面临着艰难的传承困境。许多上世纪初出生的非遗传人己离去。非遗申报加项目保护的工作模式和自上而下的体制化工作理念已不能...
查看更多
论坛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文化遗产,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几乎无一幸免地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文物建筑被毁灭消失,民间艺术、民间工艺陷入人亡歌息、人亡艺绝的惨境。迅猛异常的大规模现代化建设,毫不留情地对城镇乡村进行了摧枯拉朽式改造,也再一次摧毁着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使它们难以存留、传承,许多鲜活的优秀遗产濒临灭绝的境地,致使先后有两代人或多或少地失去了对传统文化记忆的传承。     在此背景下,对遭到破坏而濒危的民俗文化遗产实行修复和维护成为当务...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一边喝茶,一边吃干丝和包子,一边听评话……老扬州人的乐趣就在这闲情逸致之中。一位演员,一张桌,一块醒木,仅仅几分钟的表演,不同人物角色便被演绎得惟妙惟肖,情节紧凑而生动。     日前,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和江苏省曲艺家协会等单位联合在京举办了“扬州曲艺进京学术观摩展演”和“扬州评话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等活动,近百位来自曲艺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现场欣赏了由杨明坤、姜庆玲、马伟等扬州评话老中青三代艺术家表演的《皮五辣子·假扮夫妻》等节目。专家学者对扬...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运算方式里最基本的是加减乘除。从湖北多个地方的实践来看,将运算方式运用到非遗保护和传承中最多的应是加法,又以“非遗+民俗博物馆”“非遗+高校”“非遗+研究所”为代表。这3种加法,在让许多非遗传承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投身非遗事业,实现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     非遗+民俗博物馆     今年9月的一个下午,在恩施市女儿城土家风情民俗博物馆内,两位青年抬头仰望,楼上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土家族姑娘正要抛绣球选择意中人。当绣...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山清水秀的广西融水县元宝山地区,苗民自古就崇拜着一个叫“芒蒿”的神。传说他身穿草蓑、模样怪异,但能够驱除魔邪、带来吉祥。在近日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开幕式上,上百融水青年表演的芒蒿庆丰收场景首次在节庆上亮相,演员们身披芒草,头戴面具,手舞足蹈,在祈求好运的同时不忘与观众互动,点燃了开幕式的又一热潮。       广西的非遗文化多姿多彩,近年来,广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非遗工作高效开展,绽放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拥有200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河大鼓已岌岌可危。唱什么、怎么唱、谁来唱?西河大鼓保护传承发展面临三大难题。   唱什么?   西河大鼓源于木板大鼓,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发源、发展于河间,流行于京、津、冀、鲁及东北、内蒙古等地,曾名“大鼓书”“梅花调”“西河调”。上世纪20年代在天津定名为西河大鼓。   日前,在首届“中国河间西河书会”的演出中,来自河间本地以及唐山、保定的西河大鼓艺人献上《傻姑爷拜年》《花唱绕口令》《玲珑塔》等节...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10月底,财政部发布消息称,中央财政积极支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2014年中央财政实际下达文化遗产保护资金88.43亿元,比2013年增加11.1亿元,增长14.35%。其中,安排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6.63亿元,支持75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1735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以及1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等。   在文化遗产保护中不仅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开辟非遗高端之路 更新津门文化标签   说起一座城市,人们首先会想到这座城市的文化标签。那么,海河畔、塘沽口的天津有哪些文化标签呢?人们耳边可能会响起嘹亮的京韵大鼓,驰名八方的相声曲艺,眼前浮现街头热腾腾的煎饼果子、薄皮大馅的狗不理包子、酥软香脆的十八街大麻花,老美华、盛锡福是天津人身上“穿戴”出的老字号,风筝魏、泥人张是人们赏玩的工艺品……这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标签,渗透进天津人的衣食住行,让生活在天津的人更恬淡,也更容易满足。如今,这些文化...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砚都”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7日在广东肇庆市端州区华兴端砚厂揭幕,该基地由中国制砚艺术大师、“端砚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焕明创办。     梁焕明生于端砚雕刻世家,自小跟随父亲梁少芬学艺,自1978年始,师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古砚鉴定专家曾土金学习古端砚的识别与鉴定,现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端砚技艺)传承人。     记者了解,梁焕明先祖曾于清光绪年间在广州开懋隆砚铺,以技艺超群而蜚声四海,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王二月落落大方近前来,摇一摇摆一摆咱农家风采……”一声闷帘唱后,主角并没有出场,而是幻化成舞台背景中的人物动画,以大屏幕的动画效果和舞台上的真人表演共同交代剧情走向。这是笔者在戏曲动漫舞台剧《跑旱船》演出现场看到的情景。  动漫舞台剧《跑旱船》是文化部课题项目,由中国戏曲学院与山东省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联合创排。近日,该剧在济南历山剧院一经亮相,便以新颖的形式、滑稽的表演、幽默的语言赢得老、中、青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热捧。  《跑旱船》讲述了“非遗”跑...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